中国药科大学:从国立到世界一流的发展之路
中国药科大学:从国立到世界一流的发展之路
从国立到世界一流的百年征程
1936年,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在南京诞生。这所承载着国家药学人才培养重任的学校,历经抗战迁徙、院系调整等历史变迁,最终在1986年定名为中国药科大学。作为中国药学教育的摇篮,这所学府见证了中国现代药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研究型大学的坚实基础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积淀,中国药科大学已发展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现有玄武门和江宁两个校区,占地2100余亩,建筑面积达69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6个院部,开设31个本科专业,涵盖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等多个特色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8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28人。教师队伍中包括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德国科学院院士,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研创新的卓越成就
中国药科大学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建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聚焦药物研发、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在2023年,学校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等7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更是跻身全球前1‰,位列全球第19位、亚洲高校第1位。
学校的科研团队在药物研发领域屡创佳绩。例如,李志裕/卞金磊/王举波团队开发的新型大环类CDK9抑制剂,为奥西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郝海平/郑啸团队则首次发现了肠上皮细胞Gpr35介导抑郁症的新机制,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国际合作的广阔视野
中国药科大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致力于推动药学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学校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药学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论坛,吸引了来自33个国家的近70所高校、药企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参与,共同探讨药学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及中医药与天然药物的科技创新。
学校与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埃及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学校还积极服务“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药科大学将继续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以建设世界一流药学学科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和全球的药学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