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如何为学生打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新学期,如何为学生打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从本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实施15分钟课间制度。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放松和活动,更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的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24年,国家疾控局就发布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提出了涵盖身体活动、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心理调适、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的“十要义”。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新学期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学校纷纷采取创新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和健康。例如,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在大课间音乐的带动下,组织学生参与跑操、韵律操、跳绳等多种运动项目。南京市立贤小学则结合跨学科理念,开放阶梯图书馆、温室等场所,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探索和交流。南师附中江山小学和高新实验小学更是通过绘制游戏区域、设计趣味课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这些创新措施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不仅自己懂得避险,还会教大人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授”的转变,充分说明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成效。
然而,校园安全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被霸凌时,首先要给予情感支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其次要引导孩子收集相关证据,如伤痕照片、聊天记录等;同时要及时与学校沟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霸凌行为;必要时,还应寻求法律帮助,通过专业律师咨询和报案等方式,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新学期的校园安全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从学校创新到家长配合,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各方携手合作,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