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葡萄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新疆昌吉州:葡萄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是全球三大黄金葡萄酒产区之一。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纬44度的黄金种植带、充足的日照、昼夜温差大,为葡萄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近年来,昌吉州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产业基础: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酿造
目前,昌吉州拥有12.9万亩集中连片的酿酒葡萄基地,横贯东西。在玛纳斯县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种植户范广亭正熟练地剪下成熟的葡萄并装箱打包,统一送往企业生产线做进一步处理。范广亭介绍说:“这片基地是全国唯一的酿酒葡萄小产区,也是玛纳斯酿酒葡萄小产区的核心区域。今年我种了150亩酿酒葡萄,预计10月中旬能全部采收完。”
在呼图壁县丝路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合作社负责人代玉新也正指挥着工人采摘装车。他所在的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田管,统一采收,小小葡萄是带动种植户增收的“致富果”。
历经20多年的沉淀发展,昌吉州已成为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核心区。数据显示,在天山北麓延绵百余公里葡萄酒产业带上,葡萄酒企业在全疆占比40%,生产能力达34.9万吨,占全疆的70%。
产业融合:葡萄酒+文旅的创新模式
昌吉州积极探索“葡萄酒+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将葡萄种植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打造酒庄文化,吸引游客体验葡萄采摘和酿酒过程。
走进玛纳斯县香海国际酒庄,线条延展流畅的坡形屋顶,红砖青砖砌筑的墙面,石条美化的格子窗,一座中西风格合璧的石库门建筑映入眼帘。运营酒庄的玛纳斯县香海国际酒庄有限公司凭借与西海公园相邻的优势,尝试探索“旅游+”的销售模式,形成了集葡萄种植、采摘、酿酒、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每年可接待游客5000人。
“体验式消费是未来趋势,也是很好的销售方式。短短十年间,酒庄从无到有,品牌从小到大,从酒庄筹建到运营的各阶段,我们在尝试新运营模式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税务部门的全周期服务。”该公司负责人胡培林直言,在酒庄游客除了能定制符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还能根据自身需求体验私人定制的旅游服务,而酒庄体验到的个性化税费服务,为企业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成本。“优质的税费服务也让我们能更加集中精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胡培林说。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昌吉州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如《关于加快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同时,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相关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昌吉回族自治州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推动产业振兴,落实落细助农惠农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小葡萄串起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链。
国际视野:从新疆走向世界
昌吉州葡萄酒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还通过厦门等贸易枢纽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在厦门举办的“丝路同源山海交响”——新疆天山北麓昌吉葡萄酒暨玛纳斯小产区专题推介会上,全国各地120多家葡萄酒企业参会,共叙乡村振兴新篇章。
玛纳斯县副县长张志刚表示,此次推介会将有效转动消费市场和渠道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钥匙,为昌吉州玛纳斯小产区精品葡萄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搭建平台。
昌吉州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也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创新,昌吉州葡萄酒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