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从广州湾到“湛蓝”之名
湛江:从广州湾到“湛蓝”之名
广州湾,这片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域,曾因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列强觊觎的对象。1899年,法国通过《中法互定广州湾租界条约》强行租借此地99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湾才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从广州湾到湛江市
广州湾回归后,广东省政府决定在此设立省辖市。在研究命名时,最初考虑使用“椹川市”,因为该地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并设有椹川巡检司。但最终,决策者们从唐人谢混的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中获得灵感,将“椹”改为寓意海滨城市的“湛”,并将“川”改为同义的“江”,定名为湛江市。
这一名字的改变,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更突出了湛江作为海滨城市的自然优势。湛江三面环海,拥有2.1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这里不仅是华南地区唯一的40万吨级深水港口,更是一个天然良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湛江充分利用其深水良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286.02亿元,同比增长7.83%,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湛江的海洋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之比为13.7:52.4:33.9。
作为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湛江拥有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重要科研机构,建有4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海洋科技平台。目前,湛江正加快探索脚步,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
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湛江以东海岛为依托,引进了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产业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湛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湛江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我国大陆沿岸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湛江的红树林为众多生灵提供了栖息之所。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也频频现身雷州湾海域。
如今的湛江,正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努力成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这座曾经被法国租借的地方,如今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广州湾到湛江市,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更以其蓬勃发展的姿态,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