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黎莎团队最新研究: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迎来新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黎莎团队最新研究: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迎来新突破

引用
腾讯
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8A06RCN00
2.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bc949438c8b5fc8613ec9a3179c16bac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已成为第三大常见慢性气道疾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张黎莎教授团队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总结了2023年支扩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1

诊断方法的新突破

生物标志物指导精准管理

研究发现,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疾病进展。Choi等通过对199例支扩患者痰液和血清的炎症标志物水平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四组:轻度中性粒细胞炎症、中性粒细胞和T2型混合炎症、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炎症、上皮和T2型混合炎症。其中,中性粒细胞和T2型混合炎症以及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炎症与未来疾病加重风险显著相关。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提升病原体检测能力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我国学者的研究显示,mNGS能够检测到传统培养方法无法发现的病原体,如卡他莫拉菌(检出率11.9%)和多细菌感染(检出率23.7%)。这一技术的进步有望优化抗菌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人工智能助力影像诊断

在影像学诊断方面,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为疾病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Díaz等使用AI工具量化气道与动脉直径比(AAR),发现AAR大于1与疾病恶化次数显著相关。当将AAR大于1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时,恶化风险比可达到1.37。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诊断标准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参考。

02

治疗新方向

组织蛋白酶C抑制剂

作为人类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活化的关键因子,组织蛋白酶C成为支扩治疗的重要靶点。Cipolla等的研究探索了brensocatib对痰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型抗生素研发

在抗菌治疗方面,盟科药业将在第七届世界支气管扩张症大会上发布三项重要研究结果,包括新型多黏菌素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和体内活性研究,以及新型亮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和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和体内活性研究。这些研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03

未来展望

张黎莎团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支扩领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生物标志物、宏基因组测序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实现精准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支扩的临床管理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支扩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要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推广。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创新技术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为支扩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