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国商业密码大揭秘:从沉船看古代贸易传奇
南汉国商业密码大揭秘:从沉船看古代贸易传奇
公元917年,原唐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国,以广州为都城,升格为兴王府。南汉国建立后,刘岩仿效唐朝建立百官机构和礼仪制度,采取“辑睦四邻”的对外政策,注重地方经济建设,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南汉还积极发展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使因唐末战乱一度衰落的海外贸易再度复兴。
印坦沉船:南汉国海上贸易的见证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就位于其中的大陆坡上,水深约1500米,处在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
2023年5月21日,完成第一次考古调查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抵达三亚。一号沉船遗址时代约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由核心区、环形散落区和条形散落区组成。核心区为底部船体和巨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陶器、瓷器、铁器等货物,长约37米、宽约11米,数量不少于10万件。沉船货物以瓷器为主,包括青花、青釉、青白釉、白釉、红绿彩、黄釉、珐华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包括珐华梅瓶和珐华罐。
二号沉船遗址位于一号沉船遗址东北约12海里处,时代约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为大量码放整齐的原木,表层可见数量600多根。原木皆呈黑色,经初加工截成一定长度,短者约0.6米,长者近2.5米左右,直径9至28厘米不等,质地坚硬,保存状况较好。采集样品经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检测为柿属乌木,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地区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等热带区域。
井里汶沉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转站
2024年11月14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2024年海上丝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城市聯盟聯席會議」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召開。會議審議了海絲申遺城市聯盟章程修訂事宜,通過了印度尼西亞井裏汶郡加入海絲申遺城市聯盟。這是聯盟首次迎來「外國朋友」,至此,聯盟成員城市數量擴大到35個。
印尼井里汶在海上丝綢之路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不僅是貿易中轉站的角色,還是文化交流的橋樑、海上貿易繁榮的見證。自9世紀以來,印尼成為世界香料貿易的重要通道。在前往目的港的航行中,來自歐洲、中東、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很多商船,沉沒在印尼水域。今天人們稱這些沉船為BMKT(沉船貨物,Benda Muatan Kapal Tenggelam)。在印尼海域發現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碗、盤、罐和花瓶。其中,勿里洞島沉船(黑石號)出水的大量唐代長沙銅官窯瓷器,是稀有的藝術珍品。
南汉国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
南汉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印度洋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从欧洲经过埃及、索马里、阿拉伯半岛、伊朗、阿富汗、中亚、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爪哇群岛、菲律宾直到中国。南汉国的贸易路线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段和中段,通过南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南汉国的货币体系
南汉国的货币体系中存在“五五”铅钱,这可能是由于工匠技术水平不高以及官方监制不严,导致五铢铅钱的钱文被错误地铸成了“五五”。这种货币在南汉国的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南汉国经济繁荣的见证。
南汉国贸易的影响
南汉国的海上贸易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南汉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汉国的贸易活动也为后世的海上贸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南汉国的海上贸易活动充分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商业经营的成功案例。通过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南汉国不仅恢复了与南海国家的跨海交流,还沿用了唐代政府的舶来品管理交易系统,为后世的海上贸易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