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护妈祖信俗:文化传承新路
两岸共护妈祖信俗:文化传承新路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开启了新的篇章。
妈祖信俗: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
妈祖,原名林默,诞生于公元960年的福建莆田湄洲岛。她一生行善济世,救助海难,被后人尊称为“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信俗,以妈祖祭典、朝圣、进香等仪式为核心,融合了民间信仰、宗教仪式和海洋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妈祖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彰显了其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地位。
两岸携手:共护妈祖文化传承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两岸在妈祖信俗保护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24年4月,甲辰年“天下妈祖回娘家”启动仪式在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两岸近50家宫庙3000余人共同参与,其中就有来自台湾的29家宫庙100多人。他们跨越海峡,来到湄洲岛,恭请分灵妈祖回祖庙谒祖进香,以“回娘家”省亲的方式寻根溯源。
2023年9月,为期10天9夜的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规模空前,两岸共有600多家妈祖宫庙上万人参与护驾,其中包括台湾91家宫庙500多名台胞。这场盛大的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妈祖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深厚情谊。
文化传承:从海峡两岸到世界各地
在两岸携手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妈祖文化也在不断走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据统计,目前全球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宫庙已达上万座,遍及50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敬仰者超过3亿人。从东南亚到南美洲,从欧洲到非洲,妈祖文化以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认同和尊重。
在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总会长吴金华曾多次组织当地妈祖宫庙和社团恭迎湄洲妈祖金身。他表示,妈祖文化不仅带给海外游子心灵的慰藉,更成为凝聚侨心侨力的纽带。
在秘鲁,莆田商会正在加紧建设妈祖阁,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用。这将进一步推动妈祖文化在南美洲的传播和发展。
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湄洲妈祖祖庙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每年的妈祖诞辰日和羽化升天日,祖庙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典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仪式,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此外,湄洲妈祖祖庙还积极推动妈祖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融合。例如,开发妈祖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建设妈祖文化研学基地,利用数字技术打造虚拟妈祖文化体验馆等。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让妈祖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望未来:共绘两岸文化融合新篇
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妈祖文化必将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国家和民族认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也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正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所说:“妈祖文化积俗千年,闪耀世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