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用公益和艺术传承西游文化
六小龄童:用公益和艺术传承西游文化
“俺老孙来也!”这句熟悉的台词,曾伴随无数人的童年。作为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不仅塑造了一个经典荧幕形象,更将西游文化的传播和公益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
近年来,六小龄童频繁走进各地的图书馆、学校,通过讲座、分享会等形式,向人们讲述《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在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举办的“海北公益大师课”上,他生动幽默地分享了美猴王角色塑造的台前幕后,让300余名读者仿佛回到了那个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齐天大圣出场的欢乐暑假。
在新疆和田地区图书馆,六小龄童以“梦回西游 共话经典”为主题,与读者探讨《西游记》的深刻内涵。他强调,通过西游记这样的神话故事,尤其是孙悟空的传奇经历,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的。
除了讲座活动,六小龄童还致力于推广阅读和戏曲文化。在浙江温州龙港市图书馆,他不仅现场领读《西游记》,还讲述了自己家族四代传承猴戏的故事。同时,他为“美猴王田园书屋”揭牌,并捐赠第一批图书,鼓励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
作为“南猴王”之子,六小龄童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一直致力于传播传统猴戏和中国戏曲文化。他多次表示,中国传统绍剧猴戏是电视剧中孙悟空形象塑造的灵感源泉。从绍剧《三打白骨精》到电视剧版《西游记》,章氏家族四代人百年间倾注匠心,不断思考如何用戏曲赋予角色美感。
在公益领域,六小龄童同样不遗余力。他多次参加慈善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弱势群体发声。同时,他还致力于培养年轻演员,传承猴戏文化,为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贡献。
六小龄童曾说:“孙悟空不仅是《西游记》中的英雄主角,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勇敢和正义的象征。”作为“美猴王”的扮演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猴王精神”——不仅要有艺术追求,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六小龄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看到了一个公益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