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妃子笑与苏轼的荔枝情缘: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妃子笑与苏轼的荔枝情缘: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传奇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3A036SP00
2.
https://www.sohu.com/a/853003986_121164096
3.
https://post.smzdm.com/p/al8d7mrp/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NCS1FT05567LNI.html
5.
https://post.smzdm.com/p/an97kz7p/
6.
https://www.sohu.com/a/853571651_121117446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9A06FZG00
8.
https://post.smzdm.com/p/ag5reend/
9.
https://post.smzdm.com/p/axog7xxw/
10.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8A00QCS00
1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3A02T3Y00
12.
http://www.fl.gov.cn/zwxx_206/ywdt/202405/t20240508_13183720.html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句诗,生动描绘了杨贵妃与荔枝的传奇故事。据考证,杨贵妃最爱吃的荔枝并非来自遥远的岭南,而是产自涪州(今重庆涪陵)。为了博得美人欢心,唐玄宗命人开辟了专门的“荔枝道”,从涪陵经垫江、梁平、达州、万源等地,快马加鞭将新鲜荔枝送至长安。这条“荔枝道”不仅见证了帝王对爱妃的宠爱,也成就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荔枝品种——“妃子笑”。

“妃子笑”之名,源于杨贵妃见到快马送来的荔枝时那欣喜的一笑。这种荔枝早熟、皮薄、果肉饱满、甜酸适中,深得贵妃喜爱。宋代文学家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载:“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明代陈鼎的《荔枝谱》更是详细描述了涪州荔枝的品质:“玉真子(荔枝品名)产重庆府涪州。唐时最盛,有妃子园荔枝五百株,为杨贵妃所嗜,因名玉真子,马上七日夜至京师,即此荔也。”

数百年后,另一位历史名人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文豪苏轼在被贬惠州期间,首次品尝到了岭南的荔枝。绍圣二年(1095年),当鲜美的荔枝送到面前时,苏轼兴奋地写下了《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第二年,苏轼再次品尝荔枝时,更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苏轼对荔枝的喜爱,不仅体现了他对美食的追求,更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便身处逆境,他依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享受当下。

从杨贵妃到苏轼,两个历史人物与荔枝的故事,展现了荔枝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荔枝不仅是美味的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见证了帝王的宠爱,也陪伴着文人的贬谪生涯;它象征着权力与地位,也寄托着文人的豁达与洒脱。正如苏轼所言:“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水果意义,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