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作战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作战的新引擎
2024年8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组成的“奥库斯”联盟,在“融合项目—顶点4”联合演习中,测试了人工智能(AI)技术支撑下的无人机和其他自主作战装置。这次测试标志着三国在整合人工智能防御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展现了AI技术正在成为信息化作战的新引擎。
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
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从理论研究走向实战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感知:拨开战场迷雾
AI技术能够实现战场态势的全方位感知和数据分析。通过将智能模块嵌入侦察系统,各类侦察节点可以实现随机组网、临机协同,全方位、多维度自主捕获战场信息,构建相对“透明”的数字化战场环境。例如,在“奥库斯”联盟的演习中,英国无人机使用“战术突击套件”应用程序收集数据,并利用动态调整技术帮助另一架无人机探测“敌方位置”。
智能决策:辅助指挥员快速决断
AI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快速分析战场数据,提供决策支持。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将分布在陆海空天电网等不同空间的侦察监视系统优化整合,构建基于“一幅图”“一张网”“一条链”的态势,使各作战单元全域全频全时从不同空间、不同距离、不同频率同步共享所需信息,实现智慧共享。
无人系统:改变传统作战方式
无人系统是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在“奥库斯”联盟的演习中,来自三国的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共同行动,能够定位、瘫痪和摧毁地面目标。这种有人/无人协同、分布式作战的模式,正在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AI技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形态
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现代战争的面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AI技术能够实现对陆、海、空、天、网、电等各个作战域的全域感知。通过智能化的大数据挖掘,能叠加形成全域战场态势,驱散“战场迷雾”,为高效指挥决策和行动创造先决条件。
加快决策速度
智能化作战系统有效缩短了“OODA”循环周期。一旦发现“有机可乘”,便运用智能化控制的超高声速武器、动能武器、激光武器等,对目标进行远距离快速“秒杀”。
改变传统作战方式
AI技术使得作战力量模块化编组成为可能。通过泛在智联“云网络”的支撑,可以构建分散部署、功能完备、抗毁性强、优势互补的协同作战体系,实现“按需组合”和“量身打造”。
降低人员伤亡
智能化武器系统可以执行高温、极寒、高压、缺氧、有毒、辐射等恶劣条件下的作战任务,减少人员伤亡。同时,通过精确打击和智能控制,可以降低误伤和附带损伤,减少战争风险。
AI军事应用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尽管AI技术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伦理问题
AI决策支持系统可能影响人类判断。如果过度依赖AI输出,可能导致“人类橡皮图章”现象,即决策者不对攻击的合法性作出实际评估,实质上扮演了“人类橡皮图章”的角色。
误判风险
AI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错误。当多个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单一进程中共同助力支持军事决策时,如果出现了一项误差,就有可能会在整个规划和决策进程中不断叠加或产生级联效应。
安全隐患
AI武器系统可能被对手利用。目前的无人武器仍需要系统与操作人员之间不间断地通信,被对手利用电子干扰手段阻断远程控制而失效的风险较大。
未来展望
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但同时,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AGI的可控性?如何避免AGI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如何在利用AI提升作战效能的同时,遵守国际人道法?
可以预见的是,AI技术将继续推动军事变革,但战争的本质不会改变。正如《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通过语言作为中介并影响我们的历史。”AI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安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