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三大名山:丹崖、文昌、羌寨,各展风采
绵阳三大名山:丹崖、文昌、羌寨,各展风采
四川绵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其中,窦圌山、七曲山和九皇山是绵阳自然景观中的三颗明珠,各具特色,值得一探究竟。
窦圌山:丹崖绝壁,天造地设
窦圌山位于绵阳市江油市,以其独特的丹崖地貌而闻名。这里的丹崖绝壁,红褐色的岩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形成了一个个天然的屏障。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四周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关于窦圌山,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曾是古代仙人修炼的地方,山上的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仙气。每当夜幕降临,山间便会传来悠扬的仙乐,令人陶醉。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为窦圌山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敬畏之情。
七曲山:文昌圣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七曲山位于绵阳市梓潼县,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被誉为“文昌圣地”。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更是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
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国家AAAA级景区。1996年11月20日,七曲山大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特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翠云廊路2号七曲山风景区内。白特殿及风洞楼依崖而建,重楼叠阁,因殿内后壁有石洞(俗名风洞)而得名。白特殿在风洞楼之下,因石洞前有文昌帝君的坐骑自特(又称“四不像”)而命名。“特”是比马还能跑的动物,它马头、驴身、骡尾、牛蹄,俗称“四不像”,古人说“千里马、万里特”。传说文昌帝君的坐骑就是全身色白的特,即“白特”,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曾撰写对联:“梓潼帝君乘白特下临凡界,三清老子骑青牛西出函关”。这座殿堂就因白特而得名。
文昌帝君为什么会以非驴、非马、非骡、非牛的四不像当坐骑呢,其实文昌的“四不像”有特定的含义:马耳寓意快如飞马,牛蹄象征纯善宽厚,驴子和骡子都善于负重。有了白特,文昌就能抵御山川妖孽,飞越高山险阻也会如履平地了。传说当年张亚子曾骑上白特,由七曲山风洞往返于京都咸阳之间,与姚苌同窗共读。白特不骑时,就是一根竹棒。一次,张亚子归来后随手将竹马放在门后,煮饭的张婆以为是吹火筒,用竹马去灶堂拨火,忽然听到一声怪叫,竹马从灶堂里蹦出来,把张婆吓倒在地。张亚子闻声赶来,竹马虽然恢复了法力,但白特的四蹄和尾巴都变成了黑色。
据记载,白特殿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殿堂外形为重檐卷棚顶,前檐制作望柱,后檐以山作壁,具有独特的南方园林风格。相传文昌年轻时乘白特(又称”四不像”)由风洞去长安求学,与姚苌为友。《历代神仙鉴》追封白特,为鸣邪真神,风洞上方有石刻文昌传说图四幅。
七曲山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北约9公里处,主峰海拔861.5米,其中生长着中国最大的纯古柏林。景区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景观50余处,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牛古蜀道遗址、蜀道翠云廊、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古驿站文化遗存、水观音蜀道三国文化遗存等重要景点。
同时,以文昌帝君发祥地、文昌文化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纯古柏林享誉海内外,自然风景幽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天然氧吧”“蜀道奇观”“古柏大观园”,是文化探秘、寻古访幽、修身养性、求学祈福的胜地。
九皇山:羌族文化的活化石
九皇山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天堂,更是羌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九皇山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达到2840米。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山峦,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这里的高山溶洞群尤为著名,猿王洞作为代表性溶洞,是中国西南地区罕见的高山溶洞。洞内石笋、钟乳石形态各异,宛如大自然的雕塑作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九皇山还是羌族文化的活化石。这里完整保留了古老的西羌文化遗迹与生活习俗。羌族建筑如碉楼等,展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山顶的“西羌第一碉”被誉为“建筑的活化石”,是羌寨主要的防御工事之一。在九皇山,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羌族歌舞,还可以品尝羌族特色美食,如天麻土鸡汤锅、养生牛羊肉汤锅等,感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皇山的休闲娱乐项目也十分丰富。游客可以乘坐观光车游览景区,也可以尝试滑雪、滑草等刺激的户外活动。无论是喜欢探险还是追求休闲,这里都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绵阳的这三座山,各具特色,各展风采。窦圌山以丹崖地貌震撼人心,七曲山以文昌文化滋养心灵,九皇山以羌族文化展现独特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绵阳自然景观的绚丽画卷,等待着每一位游客的探索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