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明帝梦金人:中国佛教起源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明帝梦金人:中国佛教起源揭秘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0409724_121157744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9%A9%AC%E5%AF%BA/4680
3.
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9/01/c_1130197595.htm
4.
https://old.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2-02/32.php
5.
http://www.huzhu.gov.cn/info/1044/2912.ht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D%9B%E6%95%99
7.
http://www.eeo.com.cn/2024/0207/635656.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5%82%B3%E4%BD%9B%E6%95%99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9%A9%AC%E5%AF%BA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4%BD%9B%E6%95%99
11.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02_5807534.shtml
12.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cn/8068/%E6%B1%89%E9%AD%8F%E6%B4%9B%E9%98%B3%E6%95%85%E5%9F%8E%20%E4%B8%AD%E5%9B%BD%E7%99%BE%E5%B9%B4%E7%99%BE%E5%A4%A7%E8%80%83%E5%8F%A4%E5%8F%91%E7%8E%B0

公元67年,东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金光闪闪的神人从西方飞来,在空中环绕宫殿。次日,明帝召集群臣询问此梦的含义。博士傅毅回答说,这可能是西方的佛陀降临的征兆。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秦景等人前往西域求取佛法。

两年后,蔡愔等人带着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以及用白马驮载的佛经和佛像返回洛阳。明帝大喜,下令在洛阳雍门外建造一座寺院,供两位高僧居住并翻译佛经。这座寺院,就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白马寺。

白马寺的建立,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新篇章。这座寺院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东亚佛教的传播中心,被誉为“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寺院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主要建筑沿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两侧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寺内保存了多处珍贵文物。山门之外,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相传这两匹石马原为宋永庆公主(赵匡胤之女)驸马、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之物,后由白马寺方面搬迁至此。山门为牌坊式三门洞石砌拱券门。明嘉靖二十五年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原来镶嵌的“白马寺”青石题刻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山门西侧有《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此碑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立于寺内。山门东侧有《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元代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此碑由当时白马寺的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由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人称“赵碑”

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大殿多为近世新修,但所供奉的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一佛二菩萨,以及弟子、供养人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的三世佛、二天将以及十八罗汉像为国内唯一的元代夹纻干漆造像,每尊重量仅 3-5 公斤,十分珍贵。接引殿为硬山式顶,面阔 3 间,进深 2 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顶,位于清凉台之上,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清凉台在白马寺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其是东汉时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

齐云塔院是今天河南省内唯一的比丘尼道场,塔院内的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毁于战火,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修。该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共 13 层,高约 25 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古代地面建筑。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每边长约 7.8 米,其束腰处长、宽各为 6.78 米。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又据说离塔 20 多米处用力击掌,塔身会发出蛙叫声,可惜我们到访时,该塔正在维修,无法靠近,想要拍一张完整的照片也不可能。

白马寺保存有古代碑刻 40 余方。除上述山门处的两通外,具历史价值的还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元“龙川和尚遗嘱记”刻石、明“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等。

白马寺不仅是中华佛教的“祖庭”。东亚佛教由此发源,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在亚洲得到普及,**故此白马寺

白马寺在历史上多次遭遇破坏和重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西晋“八王之乱”、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唐武宗会昌灭佛等历史事件,都曾给白马寺带来严重打击。但每次劫难之后,白马寺都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重建和复兴,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坚韧生命力。

白马寺不仅是汉传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东亚佛教的传播中心。从这里译出的佛经,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佛教发展,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成为整个东亚文化圈的精神财富。白马寺因此被誉为“释源”和“祖庭”,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白马寺的建立和发展,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也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作为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白马寺不仅是汉明帝梦金人故事的见证,更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