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执多元发展之笔 勾勒“锦绣太原城”画卷
山西太原执多元发展之笔 勾勒“锦绣太原城”画卷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统领,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建设,持续强化省会担当,全方位增强城市吸引力与影响力,在高质量发展与全方位转型之路上奋勇拼搏。
太原市坚持将产业转型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实践中将两者深度融合、互促互强。
“我们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悉心打造一流科创平台,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介绍,该市建设的超10万平方米洁净空间的“第一实验室”,目前已具备碳基芯片材料、器件及前沿应用的全链条研发能力,成功制备8英寸碳基芯片,在智能物联网、AI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研制的甚长波锑化物探测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发展壮大各类创新主体的同时,太原市还在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太原市副市长蔡江泽表示,该市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06家,高新技术企业2150家,在全省占比50%以上。
制造业是太原市的传统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该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太原市累计开通5G基站超1.9万个,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9个,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12个。太原酒厂5G智慧工厂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太重轨道公司获评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实现了山西省灯塔工厂“零”突破。
近年来,太原市全方位推进生态与民生工程建设,颜值与内涵并重,“锦绣太原城”盛景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太原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加快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汾河43公里生态长廊纵贯全城,6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水质显著改善,断流近30年的三晋名泉晋祠泉实现复流,全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5,达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太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太原市副市长陈博表示,该市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用于民生事业,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二,“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2024年,太原市共举办了32场演唱会,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七成,“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消费场景释放巨大潜力,带动消费41亿元。
推动演艺经济繁荣,引来巨大流量,带火文旅产业,推动城市出圈,这一“太原模式”俨然成为实现文旅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可行路径。
太原市副市长李永强称,为支持演唱会经济做大做强,该市出台了《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对演出主办单位进行奖补、对演出服务进行保障、对观演歌迷提供增值服务等多方面,为演艺活动助力赋能。
“下一步,太原市将全力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李永强表示,太原将增强演出市场供给,推进“演艺+”融合发展,放大演出聚合效应,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演唱会经济与旅游、餐饮、住宿、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演艺经济产业链。
图片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