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枝头》:春晚最大道具背后的创新与匠心
《喜上枝头》:春晚最大道具背后的创新与匠心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幅巨大的“宋画”徐徐展开,10只“喜鹊”在枝头灵动起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这个名为《喜上枝头》的舞蹈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了当晚的一大亮点。
创意来源:致敬宋画美学
《喜上枝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南宋画家林椿的《十全报喜图》。这幅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喜鹊登枝的美好景象。节目编导刘惠子表示,选择这幅画作为创作蓝本,是为了致敬宋画美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舞美设计上,节目团队巧妙地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国画卷轴。通过垂幕、投影和地屏的配合,营造出宽银幕的电影感。舞台中央的巨型枝丫道具,高达3米多,是春晚历史上最大的道具之一。这些设计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艺术空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宋画之中。
制作挑战:创新与难度并存
《喜上枝头》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导演刘惠子透露,与去年的《锦鲤》相比,今年的节目在编排和装置上难度更大。春晚舞台的特殊性决定了巨型装置无法提前安装,所有道具必须在演出时快速组装。这意味着3米多高的枝丫需要在几分钟内完成组装、上台并确保稳定性。
对于演员来说,挑战同样不小。由于画卷的设置限制了舞蹈的表现手法,10名舞蹈演员只能在横向平面调度。他们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传达出喜鹊的俏皮神态。领舞华宵一表示,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演员们反复雕琢每一个动作,力求让每一个音符都刻在身上,形成肌肉记忆。
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喜上枝头》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节目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演,将喜鹊的灵动与宋画的静谧完美结合。演员们的妆造采用了中国传统色“花青”“靛蓝”“月白”,与舞台的黑白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抹亮色。
值得一提的是,舞台背景的留白处特意设计了一些岁月的痕迹,让整个画面更像是一幅真实的古画。这种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节目团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未来展望:原创力量的崛起
从2024年的《锦鲤》到2025年的《喜上枝头》,央视春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原创能力。刘惠子表示,这些原创舞蹈作品不仅融合了中华美学与当代审美追求,更体现了文化自信。未来,这些优质IP有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中国艺术的魅力。
《喜上枝头》的成功,不仅是对春晚节目创新的一次有力证明,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法的结合,这幅“流动的宋画”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展现了中国艺术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