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2024年11月,一场名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境外旅行商踩线活动在郑州拉开序幕。来自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70余位旅行商齐聚河南,开启了一段探寻中原文化之旅。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开启了河南文旅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河南,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记忆的土地,见证了从远古到现代的沧桑巨变。从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到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再到汉唐宋元明清的文物古迹,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从博物院到石窟:文明的瑰宝
河南博物院是了解河南历史文化的最佳起点。这里收藏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类文物,其中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和玉器最为著名。博物院内的“九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除罪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件件都是国之重器,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离开郑州,向西行至洛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矗立在伊河两岸。这里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现存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的营造,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刻艺术群。其中,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造像,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
从白马寺到殷墟:信仰的传承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中国佛教的摇篮”。据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赴西域求法,白马寺因此而建。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如齐云塔、大雄宝殿、天王殿等,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安阳殷墟则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发掘的古代都城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甲骨文和青铜器,揭示了商代文明的辉煌。殷墟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商朝的存在,也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
从清明上河园到少林寺:文化的繁荣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重现了宋代的市井生活。园内建筑古朴典雅,街道繁华热闹,仿佛让人穿越回千年前的汴京。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宋代风俗表演,乘坐古装船只穿行于仿古街市之间,感受宋代的繁华景象。
嵩山少林寺则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不仅是佛教禅宗的祖庭,更以其独特的少林功夫闻名于世。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和武术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行走河南: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为了更好地体验河南的历史文化,建议规划一条深度体验路线:
第一天:郑州 → 洛阳
上午参观河南博物院和黄帝故里,下午前往洛阳龙门石窟。
第二天:洛阳 → 安阳
游览白马寺、关林后驱车至安阳,探访殷墟遗址。
第三天:安阳 → 开封
参观红旗渠与羑里城,随后前往开封,夜宿古城。
第四天:开封 → 郑州
游览清明上河园和铁塔公园,午后返回郑州。
这条线路涵盖了河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点,既能欣赏古代艺术的精美,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条深度体验河南历史文化的理想选择。
行走河南,就是行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博物院到石窟,从寺院到古城,每一步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辉煌过往。正如“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活动所展现的那样,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感受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探寻中国历史的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