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厦门传奇:从抗清基地到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厦门传奇:从抗清基地到收复台湾
“锵锵四老”是厦门文化界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对厦门的历史如数家珍,常常带领游客穿梭于古迹之间,讲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今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探寻一位民族英雄在厦门留下的传奇——郑成功。
从海盗之子到民族英雄
郑成功,原名森,字明俨、大木,1624年出生于日本平户,父亲是福建海盗头目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郑芝龙降清,田川氏自尽。郑成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率领旧部在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厦门:郑成功的抗清基地
1650年,郑成功决定袭取厦门作为抗清基地。他设计除掉了占据厦门的郑联,随后率军攻入厦门城,收服了郑联的水师。从此,厦门成为郑成功抗清复明的大本营。
在厦门期间,郑成功在鼓浪屿建立了水师训练基地。日光岩下的水操台遗址,见证了这位海上英雄操练水师的壮观场面。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了解郑成功海战历史的重要景点。
收复台湾:郑成功最辉煌的战绩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壮举。经过近一年的战斗,郑成功终于在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这一胜利不仅驱逐了外来侵略者,也开启了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纪念馆:英雄事迹的永恒见证
为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1962年在鼓浪屿建立了郑成功纪念馆。馆内收藏了400多件与郑成功有关的历史文物,通过800余种展品,系统地介绍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生。
纪念馆的序厅中,一尊高大的郑成功全身雕像昂首挺胸,身后是扬帆破浪的东征战船,气势磅礴。展厅内展示了郑军与荷兰殖民者战船、军器的对比,以及郑成功指挥作战的场景。此外,还有反映郑氏开发台湾时农耕、制糖、晒盐的闽南特色陶制画像砖。
郑成功雕像:厦门的地标性建筑
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之际,在鼓浪屿矗立起一座高达15.7米、重达1617吨的郑成功雕像。这座由625块白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的雕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之一,也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旅游贴士
- 开放时间:郑成功纪念馆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门票:免费,无需预约
- 交通:从厦门本岛轮渡码头乘船至鼓浪屿,步行即可到达纪念馆和雕像
- 建议游览时间:2-3小时
郑成功精神的当代传承
郑成功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收复台湾的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今天,当我们站在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前,依然能感受到这位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
在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今天,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更显珍贵。正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邓孔昭所说:“无论海峡两岸关系如何发展,郑成功在百姓中始终有着崇高地位!”
厦门,这座见证了郑成功传奇的城市,如今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当我们漫步在鼓浪屿的街头,仰望那座巍然屹立的郑成功雕像时,不禁感慨:这位400年前的民族英雄,依然在守护着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