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儋州的文化瑰宝
东坡书院:儋州的文化瑰宝
公元1097年,北宋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海南儋州。这位年逾花甲的文学巨匠,面对荒凉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创办了东坡书院,不仅开启了海南教育的先河,也为自己赢得了“海南第一功臣”的美誉。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1098年,是海南最早的学府之一。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载酒堂、东坡祠、载酒亭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南方园林特色。
载酒堂是书院的核心建筑,堂中绘有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展出历代碑刻。堂内正中塑有苏东坡一卷在握的塑像,配祀两侧的是专注聆听的黎族士人黎子云和静静陪伴的东坡小儿子苏过。载酒堂之名源于《汉书·扬雄传》中的“载酒问字”典故,象征着文人雅士以文会友的传统。
东坡祠中则展示着东坡讲学组像、东坡书画拓印件及现代出版的各类苏轼著作和中国国内外研究苏轼的专著。祠前的东坡井,相传为苏轼所掘,至今仍清澈见底,成为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
苏轼在儋州期间,不仅通过教学活动传播中原文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文赋。据记载,他在儋州期间创作了130余首诗歌、79篇杂记、16篇海外史论、43篇信札、5篇赋、2篇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与当地居民的深厚情谊。
苏轼的教育活动对海南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清末民初海南著名学者王国宪在《续修<儋县志>序》中记载:“迨宋代文豪苏文忠公以事谪儋,日与黎、王诸贤笠屐往返,唱酬吟咏,大开文化,而后飞黄腾达,代有闻人。”苏轼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海南本土文化的融合。
东坡书院始终秉承教学功能,元代建为学宫,设有山长;明清很多进士、举人在此设帐讲学;清末学制改革,东坡书院改为农学;新中国建立初期,当地政府利用东坡书院兴办中小学校。2011年,东坡书院获评国家AAA级景区,成为海南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地标。
近年来,儋州持续开展东坡研学活动,由儋州市旅文局主办的“书润古郡,研学东坡”跟着书本去旅行活动中,孩子们走进东坡书院,游览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钦帅泉等景点,听讲解员将苏东坡谪居儋州、造福百姓的故事娓娓道来。随后,孩子们还积极动手学习拓印制作,穿上汉服领略私塾文化,学习古代文人礼仪,吟咏苏东坡诗词。
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被明确写入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擦亮东坡文化这一响亮名片,成为全省上下打造自贸港文化底色的共识。2023年2月,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口召开,丰富的文旅活动掀起东坡文化热潮。今年2月1日,由故宫博物院、海南省旅文厅联合主办的“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对外开放,不到一个月观展人数就超过30万人次。
东坡书院不仅是苏轼精神的寄托之地,也是海南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它见证了苏轼在儋州的三年时光,也承载着海南文化的千年传承。如今,东坡书院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级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