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阳明·问道十二境”:一条串联起500年心学之旅的文化线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阳明·问道十二境”:一条串联起500年心学之旅的文化线路

引用
新华网
7
来源
1.
http://www.gz.xinhuanet.com/20240322/420ea6ba62434c6aa58020555be5cd94/c.html
2.
https://www.sohu.com/a/821918591_121106687
3.
http://gz.people.com.cn/n2/2025/0104/c194831-41097723.html
4.
http://gz.news.cn/20241026/728baedeaa0c4ddc94ee39e071a5c507/c.html
5.
https://www.tongren.gov.cn/2024/1024/326285.shtml
6.
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822439
7.
http://iptzx.com/article_details.html?Aid=467806

“阳明·问道十二境”是贵州精心打造的一条文化游学线路,以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为线索,串联起12处自然人文胜迹。这条线路不仅是对王阳明心学发展历程的再现,更是贵州人文山水与阳明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01

龙场悟道:心学诞生的起点

故事的开端要从500多年前说起。正德三年(1508年),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的王阳明,在这里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内心的困惑,他日夜冥思苦想,终于在一个深夜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龙场悟道不仅是王阳明个人的顿悟,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02

兴隆书壁:思想的萌芽

离开龙场后,王阳明来到兴隆卫(今贵州黄平县)。在这里,他开始将悟道所得传授给当地士子,留下了多首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兴隆卫书壁》:“去去兴隆卫,烟霞驻客舟。江春饶雾雨,山晚足猿猴。沙际时供钓,舟中且醉讴。黑林知未远,犹是古金州。”这首诗展现了王阳明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传播心学的期待。

03

平越思隐:内心的挣扎

在平越(今贵州福泉市),王阳明曾一度萌生归隐山林的想法。这里的山水让他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继续传播心学的道路。他在《平越狱中》写道:“谪居绝塞固难堪,吏议何须问二三。此日已从天地许,此时宁复子孙惭。投荒百死心无愧,垂世千年事匪贪。愿以微躯酬大造,未妨高枕绿萝庵。”这首诗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抉择。

04

古道心旅:传播的开始

从平越出发,王阳明开始了他的传道之旅。他沿着古道,穿行于贵州的崇山峻岭之间,向沿途遇到的每一个人传播心学思想。这段旅程不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心灵的洗礼。他在《古道》中写道:“古道长漫漫,古心长戚戚。古人不可见,古道存遗则。古人古道心,悠然共今昔。今人行古道,古道心转隔。今人古道行,古道行转迷。古今不同调,古道徒凄凄。”

05

陆广晓发:离别的伤感

在陆广(今贵州瓮安县),王阳明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短暂的相聚后,他又不得不踏上新的旅程。在《陆广晓发》中,他写道:“初日瞳瞳似晓霞,雨痕新霁渡头沙。溪深渐觉青崖逼,天小应怜白鹭斜。树合新阴犹待暑,水生余润已浮蛙。故园日就平芜矣,游子行行莫望家。”这首诗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06

水西论象:思想的深化

在水西(今贵州毕节市),王阳明与当地土司安贵荣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讨论了虞舜与象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通过道德感化实现自我提升的潜能。

07

龙冈开讲:思想的传播

回到龙场后,王阳明创办了龙冈书院,开始系统地传授心学。这里成为了阳明心学的重要传播基地,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他在《龙冈新构》中写道:“诸夷以予穴居野处,每遇风雨雾露,常相侵扰,予亦病之。既而思曰:‘孔子尚困陈蔡,予何人哉?’遂就石壁间更搭小屋三间,乃得居处稍安。”这段经历展现了他传播心学的决心和毅力。

08

贵阳传道:思想的高峰

在贵阳,王阳明的讲学达到了高潮。他在文明书院讲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吸引了大批学子。他的学生遍布贵州各地,形成了“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的佳话。他在《贵阳诗》中写道:“贵阳甲秀楼,山水绕城郭。楼高百尺凌空起,四面云山入画图。我来正值秋风起,满目苍茫尽是愁。愁里不知身是客,强将诗句写清秋。”

09

南庵答和:思想的交流

在贵阳南庵,王阳明与当地文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探讨诗词,互相唱和,展现了阳明心学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他在《南庵答和》中写道:“南庵晴日暖,北牖晚风凉。竹影摇虚白,松声度微茫。闲云时出岫,倦鸟自归翔。此意谁能会,悠然付一觞。”

10

南祠咏怀:思想的沉淀

在贵阳南祠,王阳明留下了多首诗作,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他在《南祠》中写道:“南祠古木合,萧萧风雨寒。我来拜祠下,感慨泪丸澜。当年忠义士,殉国不复还。英魂凛如在,英名永不刊。”

11

东山遗韵:思想的延续

在贵阳东山,王阳明留下了多首诗作,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他在《东山寺》中写道:“东山寺前花满枝,东山寺后水逶迤。我来正值春光好,花落水流人不知。人生如梦复如幻,世事无常亦如此。不如且尽杯中酒,莫负东山好景时。”

12

镇远留书:思想的传承

在镇远,王阳明留下了多篇诗文,展现了他对贵州山水的热爱和对心学传播的期待。他在《镇远》中写道:“镇远古城郭,山水绕城郭。楼台隐烟树,溪涧流清浊。我来值春晚,花落春事足。徘徊不忍去,留此作行乐。”

“阳明·问道十二境”不仅是王阳明在贵州的心学之旅,更是一条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的文旅精品线路。它让后人得以追寻这位思想家的足迹,感受阳明心学的魅力,体验贵州独特的人文山水。这条线路的推出,不仅推动了阳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为贵州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