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不上春晚,春晚还是那个春晚吗?
赵本山不上春晚,春晚还是那个春晚吗?
2025年的央视春晚已经落下帷幕,但细心的观众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依然没有出现在舞台上。从2013年至今,赵本山已经连续13年缺席央视春晚,这位曾经的“小品王”为何不再登上这个舞台?他的缺席又给春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从“钉子户”到“隐身人”:赵本山的春晚历程
赵本山与春晚的缘分始于1987年,那一年他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小品《相亲》。此后,他连续21年在春晚奉献经典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春晚“钉子户”。《卖拐》《不差钱》等作品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然而,2013年春晚,赵本山却递交了一张“请假条”。从那以后,春晚舞台上再难觅赵本山的身影。这位曾经的“小品王”为何选择离开?
离开春晚: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赵本山不上春晚,原因并非单一。首先,身体状况是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本山的身体状况已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彩排压力。他曾公开表示:“我岁数大了,身体不允许了,不能跟年轻人拼体力了。”
其次,创作理念的分歧也是关键因素。赵本山的小品以讽刺和黑色幽默见长,而春晚的审查标准日益严格,要求作品更偏向和谐、统一的基调。这种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使得赵本山难以在春晚舞台上施展拳脚。
此外,与导演组的矛盾也加速了赵本山的离开。2012年,哈文担任总导演时对赵本山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双方产生分歧。次年,赵本山认为哈文团队侵犯其作品版权,矛盾进一步升级。
“无本山,不春晚”:观众的期待与遗憾
赵本山的离开,让许多观众感到遗憾。在B站等视频网站上,赵本山的经典春晚作品下方,密密麻麻的弹幕如同“赛博年轮”,记录着观众的怀念之情。有网友直言:“没有赵本山的春晚不再是春晚,没有那个味了!”
这种怀念并非空穴来风。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善于捕捉社会现象,关注农民进城等社会议题。他的作品不仅让人发笑,更让人思考。从《昨天 今天 明天》中对农村老人进城的刻画,到《不差钱》中对城乡差距的反思,赵本山的作品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赵本山的未来:从春晚到全球巡演
虽然赵本山已经远离春晚舞台,但他的艺术之路并未终结。2025年,67岁的赵本山将携赵家班开启全球巡演,计划在纽约、洛杉矶等5个城市演出。尽管巡演因安全问题有所延期,但观众的热情依然高涨,最低票价780元人民币的门票仍被抢购一空。
赵本山的离开,让春晚失去了一个重量级的表演者,也让观众失去了一个期待的理由。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赵本山不在春晚,但他的作品和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或许,这正是对赵本山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