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南大学:科研界的“全能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南大学:科研界的“全能王”

引用
9
来源
1.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369/2574.htm
2.
https://www.swu.edu.cn/info/1080/20973.htm
3.
http://kjc.swu.edu.cn/info/1037/7166.htm
4.
https://www.swu.edu.cn/info/1081/20976.htm
5.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369/8254.htm
6.
http://fmae.swu.edu.cn/info/1154/5192.htm
7.
https://www.swu.edu.cn/info/1197/21080.htm
8.
https://www.swu.edu.cn/previous/info/1369/6448.htm
9.
http://ceie.swu.edu.cn/kxyj/kytd.htm

2023年,西南大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项目6项、课题14项,项目数和课题数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学校的科研实力,更标志着这所百年学府正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01

“先导计划”引领科技创新

为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西南大学于2022年启动了《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聚焦“大生物大农业、大生命大健康、大信息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领域,首批立项27个项目。截至目前,这些项目已取得丰硕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CNS子刊13篇,并培养了7名国家级青年人才。

02

多学科领域齐头并进

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校的研究团队在多个方向取得重要突破。例如,极端环境金属材料研究团队在《Corrosion 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型难熔高熵合金涂层,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第四代核反应堆等极端服役环境。

在生命科学领域,学校同样成果斐然。王进军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揭示了miRNA调控蚜虫-共生菌营养稳态的分子机制,为害虫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代方银教授团队则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发现了一个能延长多种物种寿命的新基因OSER1,这一发现对人类健康衰老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校的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4项,资助经费达1650万元,立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位。特别是在教育学单列项目中,学校获得12项资助,位居全国高校第4位,创下历史新高。

03

国际化视野助推科研发展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科研合作,2019年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该项目由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潘国庆研究员领衔,旨在培养一流的微生物学创新型人才,建立“微孢子虫国际研究中心”。

04

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发展

西南大学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更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在2024年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学校展示了13项科技创新成果,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基因工程红色荧光蛋白蚕茧”“速凝棉——超快凝胶化止血纤维”等多项科技成果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南大学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这所百年学府必将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