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佛山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数字化转型赋能佛山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12年,美的集团启动了轰动业界的数字化转型1.0工程,以“632战略”为核心,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统一。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美的并未止步,而是开启了数字化转型2.0的新征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实践,便是“T+3”客户订单制产销模式的全面推行。
美的集团:“T+3”模式引领数字化转型
“T+3”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订单驱动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具体而言,就是将产品从下单到交付的全过程分为四个关键阶段:下单(T0)、备料(T1)、生产(T2)和发运(T3),每个阶段设定为3天周期。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转而实现真正的“以销定产”。
在实施过程中,美的集团围绕四大周期展开了全方位的变革:
T+0周期:营销变革与精细化管理。通过刚性化任务考核、统一供价政策、鼓励先下单后提货等措施,推动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
T+1周期:研发与供应链协同优化。在研发端推进标准化工作,精简平台与型号;在供应链端则实施物料分类管理,优化供应商体系,大幅降低非标物料占比。
T+2周期:制造柔性提升。通过严格执行3天刚性计划、推行快速换线转产、优化品质检验方法等手段,全面提升生产灵活性和效率。
T+3周期:仓储整合与物流提速。优化仓库布局,压缩提货周期,推行下线直发模式,严格管控超期开单和准时到货率。
这一系列变革带来的成效令人瞩目。以小天鹅洗衣机事业部为例,实施“T+3”模式后,仓储面积显著减少,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周转率和净利率均实现显著改善。集团层面,2020年总营收达到2857.1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净利润更是增长12.44%。特别是在2019-2020年的价格战中,美的凭借低库存高周转的T+3模式,不仅实现了对格力的份额反超,还在业绩表现和股价涨幅上全面领先。
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集群效应
美的集团的成功转型,是佛山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缩影。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近年来已形成共识:传统制造业并非落后的代名词,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升级。
以纺织业为例,佛山禅城区张槎街道作为“中国针织名镇”,拥有5800余家针织服装生产企业,年产成衣3亿件,产业规模超600亿元。当地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如雅迪制衣与快时尚跨境电商希音合作,将生产周期从四五个月缩短至3-7天,年营业额实现翻倍增长。东成立亿集团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升级设备,虽然机器数量减少,但开机率大幅提升。瑞蒽服装则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7分钟从原料到成衣的快速生产。
数据显示,佛山全市已有超过7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占比超70%,转型后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6.5%。2023年,佛山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产值3万亿元”地级市,冰箱、空调、热水器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业的未来之路
为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近日,佛山市AI小模型产业联合体正式成立,这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AI应用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
AI小模型具有训练成本低、部署灵活、迭代快速等优势,特别适合制造业场景。模界·企业AI应用商城已上架近百款小模型商品,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需求。目前,佛山移动已累计服务40多家企事业单位,顺德“5G+AI”无人机项目实现全区域覆盖,AI安防服务覆盖两万户家庭。
佛山副市长陈新文表示,AI小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成为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工具。对于传统产业来说,AI小模型更具有实用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小模型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安全与合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语:从“制造”到“智造”的佛山样本
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展现了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焕发新生。从美的集团的“T+3”模式,到数千家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再到人工智能小模型的创新应用,佛山正在构建一个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正如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所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传统’也可以‘高端’。”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经验,不仅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更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