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百里画廊展新颜
漓江:百里画廊展新颜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笔下的漓江,千年来,漓江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游客。从桂林到阳朔的83公里漓江段,被誉为“百里画廊”,沿途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之一。
游览漓江:多种方式任你选
游览漓江的方式多样,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乘坐游船。目前,漓江游船主要有四种线路:桂林市内漓江水上游、漓江全景游、兴坪游船精华游和漓江全景游返航船。其中,从桂林到阳朔的漓江精华段最受欢迎。游客可以选择三星船或四星船,价格分别为215元和360元,游览时间约4小时。四星船包含中西式自助餐,游客可以在游船上欣赏黄牛峡、望夫石、仙人推磨、半边渡、杨堤风光、童子拜观音、下龙风光、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兴坪佳境、螺蛳山等著名景点。
除了游船,竹筏也是游览漓江的绝佳方式。在阳朔兴坪码头,游客可以乘坐竹筏,沿着漓江顺流而下,欣赏两岸的青山绿水。竹筏游览更加亲近自然,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漓江的宁静与美丽。特别是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整个漓江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美不胜收。
漓江文化:山水间的诗意与温情
漓江不仅是一条自然的河流,更是一条文化的长河。作家光盘的长篇小说《烟雨漫漓江》以漓江为背景,讲述了漓江儿女守护家园、保护生态的动人故事。小说中塑造了明灯、明山、九桑等漓江儿女的形象,展现了漓江两岸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保护:让漓江永远清澈
近年来,桂林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据统计,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涵盖了矿山生态、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水生态、农田生态、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8类修复工程。同时,桂林市还实施了护林改造工程,将漓江源头、沿岸森林全面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开展漓江核心景区沿江可视范围景观林提升。
为了保护漓江水质,桂林市建立了沿岸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漓江10条支流截污集中治理,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此外,漓江风景名胜区内采石场全部关停,漓江电缆船舶专项清理,全部拆除漓江核心景区杨堤段至兴坪段10千伏跨江电缆,漓江1060艘游览排筏“电能驱动”完全替代“燃油驱动”。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漓江水质连续8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如今的漓江,真正实现了“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在漓江的生态保护中,最动人的故事莫过于沿岸居民的转变。阳朔县兴坪镇渔村的村民们,曾经因为过度开发而面临游客流失的困境。2019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实施了渔村渔业队岸线修复工程,严格规定不准在漓江上设置地笼捕鱼,不准私自经营排筏,不准乱养,不准乱搭乱建。
这一系列措施虽然让村民们感到困惑,但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变化。修复工程完成后,来渔村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从2019年的19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100万人次。村民们不仅通过民宿、农家乐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通过观光车、休闲采摘等多元化经营方式增加了收入来源。
如今的渔村,不仅保留了古朴的桂北民居风貌,更成为了漓江生态保护的典范。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漓江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自发成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为漓江母亲洗脸”、鱼类增殖放流等活动,积极参与漓江的保护工作。
结语:共赴漓江之约
漓江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背后的人文故事和生态保护成就。当你站在漓江边,看着两岸青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你会明白为什么漓江能够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漓江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漓江,让这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桂林的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