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行艺术墟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罗行艺术墟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记者从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罗行艺术墟以艺术乡创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经验获得全国推广。
罗行艺术墟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罗行墟位于南海区丹灶镇,是一座因水而兴、因竹编手工业而盛的“水边墟市”,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曾是广东三大墟市之一。随着马路经济的兴起及塑料、不锈钢等现代器具的普及,罗行墟渐渐没落。
为了重焕罗行墟昔日繁华,南海区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乡村文产特派员制度,打造“罗行艺术墟”示范样本,通过引入造型艺术家、舞蹈家、戏剧人、陶瓷学者等一批文产特派员,以艺术乡创营造新空间、构建新场域、引育新业态,将沉寂的岭南村落推向艺术舞台中央,唤醒百年老墟的生机活力,初步探索出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舞蹈演员与孩子们互动。
在实践过程中,南海区丹灶镇近年对罗行墟进行硬件修缮和环境提升,推动罗行竹编入选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持续举办竹编文化节打响罗行墟知名度,为罗行墟艺术乡创打下良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南海通过实施文产特派员制度,发挥知名艺术家的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罗行墟培育形成艺术聚落,营建“文产特派员之家”,吸引众多国内外艺术家驻留创作,在罗行墟开设工作室、美术馆、音乐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艺术乡创新地标。
在艺术家的带动下,更多本地村民广泛参与成为“合伙人”,由村民出空间、出物料、出水电人力,由艺术家出概念、出方案、出创意设计,将罗行墟打造成一座露天的美术馆、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化市集。
此外,罗行墟还吸引了大量文艺爱好者、周边学校师生、工青妇团体和企业参与共建,汇集1000多名来自佛山各地的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展览讲解、场馆驻点、人流疏导等便民服务,服务时长累计超1200小时。形成了文产特派员精心创作,本地村民深度融入,各类群体支持参与的艺术乡创模式,打造了一支生机勃发的乡土人才生力军。
通过艺术乡创罗行墟吸引了大批游客。
艺术乡创的创新实践,还吸引来了更多青年主理人返乡创业,涌现更多新业态、新场景,实现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的互融共兴。
2024年9月29日至10月7日,“罗行艺术墟”举办年度大墟活动,汇聚37位(组)艺术家带来48场活动,国庆期间共吸引市民游客超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60万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话题曝光量720万,两次登上《人民日报》。
目前,罗行艺术墟已实行常态化运营,多个艺术展览及场馆免费开放,持续举办周末市集等活动,通过“每月策划一次主题墟日、每年策划一次年度大墟”形式,真正实现罗行艺术墟内容和流量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