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舞台看彩虹合唱团:现代合唱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从春晚舞台看彩虹合唱团:现代合唱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2025年央视春晚上,一曲别具一格的《难忘今宵》惊艳了全国观众。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联合演绎,不仅保留了这首经典曲目的温情与韵味,更通过阿卡贝拉和戏曲元素的融入,为其注入了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这场演出的成功,离不开彩虹合唱团成员们的辛勤付出。这个成立于2010年的非职业合唱团,从最初的8人小组,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近100名团员的专业团体。团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却都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艺术总监金承志曾说:“这些团员本身在各自行业里都是中坚力量,具备很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因而‘有时间去灌溉自己的爱好’。”
彩虹合唱团的走红,始于2016年那首现象级的《张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这首兼具幽默感与艺术性的作品,让大众意识到“合唱原来还可以这么唱”。随后,《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作品的推出,进一步巩固了彩虹合唱团在年轻观众心中的地位。
彩虹合唱团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于其对合唱艺术的创新性探索。他们打破了传统合唱的固有模式,将学院派的严谨与流行文化的活力完美融合。正如指挥金承志所说:“合唱可以这么唱”已经成为共识,彩虹成为一种标杆和模板。
这种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彩虹合唱团的商业模式上。他们通过演出、广告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彩虹合唱团的音乐会常常一票难求,甚至有80多岁的老太太从安徽专程坐火车前来观看。这种跨年龄层的吸引力,正是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最好证明。
彩虹合唱团的崛起,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合唱艺术的新态度。正如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王瑾所说:“合唱不是间接地通过乐器来传达情感,而是通过声音形成最直接的表达。”这种直接而纯粹的艺术形式,恰好击中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
从2010年到2025年,上海彩虹合唱团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校园兴趣小组到专业艺术团体的蜕变。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一个合唱团的成长故事,更折射出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轨迹。正如英国音乐家朱利安·约翰逊所言:“合唱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创造出一种各阶层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秩序。”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包容性与凝聚力,或许正是其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生的关键所在。
彩虹合唱团的未来值得期待。他们正在用音乐讲述着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让合唱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正如他们的团训“造化随顺,风雅之诚”所言,这支充满活力的合唱团,正在用音乐温暖着每一个需要慰藉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