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解读:糌粑对脾胃的保健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解读:糌粑对脾胃的保健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指出,从中医角度来看,藏族传统主食糌粑对脾胃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这一观点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和藏医理论的双重支持。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脾胃被誉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位于人体中焦,是调节全身气机升降的关键枢纽,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疾病康复和养生保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还包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等代谢功能。脾具有“运化水液”“统血”“升清散精”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浮肿、出血、肥胖、疲劳等问题。几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脾胃不适的问题,很多人更是长期受到脾胃疾病的困扰。
糌粑的主要成分——青稞的中医特性
糌粑的主要原料是青稞,这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谷物。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青稞性平凉,味咸,具有补中益气、壮精益力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青稞的健康价值。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青稞中富含的β-葡聚糖。最新研究显示,在多种膳食纤维中,只有来自燕麦或大麦的β-葡聚糖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补充β-葡聚糖不仅能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体重增加和肥胖状况,还能增加能量消耗,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这些发现表明,β-葡聚糖在控制体重和调节血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糌粑对脾胃的具体作用
在藏医理论中,糌粑作为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特别是在西藏定日6.8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考虑到受灾群众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当地政府特意调运了糌粑等特色食物。受灾群众普遍反映,糌粑不仅味道熟悉,而且能够快速补充能量,帮助身体恢复。
藏医理论认为,保持良好的胃火和消化酶功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胃火旺盛可以促进“饮食精华、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七大生命营养物质的依次旺盛。而糌粑作为一种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能够有效帮助维持胃火的正常功能,促进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脾胃的整体健康状况。
糌粑的食用建议
尽管糌粑对脾胃具有诸多益处,但专家也提醒,食用时仍需注意适量。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加重胃肠负担。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其他食材,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同时,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是维持脾胃健康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从中医和藏医的角度来看,糌粑确实是一种对脾胃具有显著保健作用的传统食品。其富含的β-葡聚糖等活性成分,不仅能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还能调节血糖和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适量食用糌粑,结合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