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梧林村的建筑传奇:五层厝与朝东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梧林村的建筑传奇:五层厝与朝东楼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01/content_26061200.htm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5A01BJC00
3.
https://local.cctv.com/2024/05/05/ARTI0TGQYN7DLruc3CgK70rE240505.shtml
4.
https://m.thepaper.cn/detail/28036129
5.
http://wwj.wlt.fujian.gov.cn/xwzx/mtgz/202405/t20240506_6443810.htm
6.
http://overseas.fjsen.com/2024-03/19/content_31541763.htm
7.
https://www.jinjiang.gov.cn/jdhy/hygq/202405/t20240520_3038668.htm
8.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5/05/content_362935.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5/17/37673264_1134170875.shtml

走进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的梧林村,仿佛置身于一座活生生的华侨建筑博物馆。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完整保存了闽南传统大厝、番仔楼、洋楼等多种建筑样式,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其中,五层厝和朝东楼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建筑,它们不仅展示了南洋华侨的历史,更见证了梧林村的文化变迁。

01

五层厝: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五层厝是梧林村最壮观的建筑之一,由旅菲华侨蔡德鑨于1936年建造。这座占地400平方米的番仔楼,聘请英国设计师设计,融合了闽南传统元素和西方建筑特色,曾是泉州南门外地标性建筑。

五层厝的外观采用古罗马式艺术风格,大门采用闽南官式大厝传统构造,左右两侧双向照门上书“茶经”“荔谱”,为蔡氏先祖北宋大臣蔡襄的代表作。内部沿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规中矩。二楼刻有楹联“千年惠泽万安桥,载道讴歌五里松”,讲述了蔡襄修建中国第一座海港石桥万安桥的功绩。

这座建筑最令人动容的是其背后的故事。大楼主体完工之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蔡德鑨及其家族深明大义,积极投身全民抗战洪流,慷慨解囊,纾解国难,把准备用于大楼装修的款项悉数捐赠出来支持抗战。“五层厝”也就在此默默地矗立了80多年,将自己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抗战纪念馆。

02

朝东楼:梧林第一座洋楼

朝东楼是梧林村第一座钢筋水泥洋楼,建于1930年,占地700平米,是旅菲侨胞蔡朝东的宅邸。这座建筑的设计由西班牙设计师操刀,钢筋水泥全都由菲律宾运来。在1930年的那个年代,梧林村人家家户户只点油灯、烛火,这座房子已经超前设计了电梯井,安装了电线。

然而,这座洋楼的命运同样因抗战而改变。房子还没有建好,抗日战争打响了,主人为了抗战将装修费用全部捐了出去,光宗耀祖的大厝就这样搁置了。毛坯的洋楼,徒留着空洞洞的电梯井,但那曾经的兴盛,不用多说,谁人都懂。

03

文化传承与历史见证

五层厝和朝东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梧林华侨家国情怀的见证。这两座建筑背后的故事,展现了华侨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担当与奉献。它们静静地矗立在梧林村中,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成为后人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

如今的梧林村,已经从一个空心村蝶变为集闽南华侨建筑展示、生活体验、文化创意、田野风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闽南文化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传播闽南文化、弘扬华侨精神的重要窗口。

漫步在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村落里,每一栋建筑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五层厝和朝东楼,作为梧林村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展示了华侨们的建筑智慧,更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