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深圳:自动驾驶产业竞速前行
北京、上海、深圳:自动驾驶产业竞速前行
2025年4月起,北京将实施《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首次明确L3级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可上路行驶。这一政策突破,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上海、深圳等地也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引领:三地齐发力
北京的新规不仅允许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上路,还明确了五类应用场景:个人乘用车出行、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道路货物运输以及摆渡接驳等。同时,条例对事故责任划分进行了细化,规定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需先行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向相关责任方追偿。这一政策框架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上海则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涉及赛可智能科技、百度智行科技、裹动科技、小马易行等企业。浦东新区还颁发了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推动无人驾驶装备走向规范化应用。
深圳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优化光储超充车网一体化设施布局,打造线上线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同时,深圳还率先为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并发布全国首套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
示范区建设:从测试到商用
北京经开区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进入3.0阶段,覆盖600平方公里,实现了交通信控全域动态优化,平均通行速度提升22%以上。示范区集聚了12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企业,正在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上海在嘉定、金桥等地设立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区,为企业提供开放测试环境。同时,上海积极布局车路云一体化应用,中国移动发布车联网子链及共性需求、交通大模型最新成果,助力智能网联产品服务全面升级。
深圳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944公里,向19家企业349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1037张。深圳还启用了大湾区首个智能网联测试场,启动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政府统一监管平台。
企业布局: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均有重要布局。小马智行作为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Robotaxi服务的公司,已在多地获得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资质。百度Apollo则在多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并与多家车企合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还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例如,小马智行中标广州南沙区出租车运力指标,开始尝试商业化运营。百度Apollo也在北京亦庄等地开展Robotaxi服务,积累实际运营经验。
展望未来:从“追赶”到“领跑”
北京、上海、深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展现了中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雄心。从政策支持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企业创新,三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中国有望在全球自动驾驶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如何解决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实现跨区域的标准化运营,都是需要面对的课题。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持续发力,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