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书六礼到天价彩礼:中国古代婚礼送礼大揭秘
从三书六礼到天价彩礼:中国古代婚礼送礼大揭秘
“三书六礼”是中国古代婚礼的核心礼仪程序,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礼记·昏义》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表明,古代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而庄重的礼仪程序。
三书六礼:古代婚礼的礼仪程式
“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男方正式向女方求婚的文书;礼书详细列明聘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则是在迎娶新娘时交给女方的文书。这些文书不仅是婚姻的法律凭证,更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郑重态度。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其中,纳采是提亲的开始,男方需携带大雁作为礼物;问名则是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纳吉是占卜吉凶;纳征是送聘礼;请期是确定婚期;亲迎则是新郎亲自迎接新娘。
历史演变:从繁复到简化
从周代开始,“三书六礼”就已确立,此后各朝代虽有变化,但基本沿袭这一制度。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婚礼仪式开始简化。现代婚礼更是大大简化,有些地方甚至完全采用西式婚礼,只保留了部分传统习俗,如彩礼和嫁妆。
天价彩礼:现代婚礼的新现象
近年来,天价彩礼现象频发,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以江西省为例,部分地区彩礼高达50万元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西省出台多项政策,如规定彩礼限额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左右,即6万元上下。
各地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整治高价彩礼: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推行低彩礼礼遇机制等。例如,赣州市安远县对低彩礼家庭给予优先子女就读、创业补贴等9个方面的奖励。抚州市则设置道德红黑榜,将高彩礼家庭列入黑榜。
古今对比:文化内涵与社会变迁
从“三书六礼”到天价彩礼,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古代婚礼强调家族利益和门当户对,而现代婚礼更注重个人意愿和自由恋爱。礼金和礼物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象征性礼物(如大雁)转变为现代的现金和贵重物品。
然而,无论是古代的繁复礼仪,还是现代的天价彩礼,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从“三书六礼”到“天价彩礼”,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婚姻的庄重态度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