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的冬日守护者:48位护林员的坚守
南太行的冬日守护者:48位护林员的坚守
在南太行的深处,有一群人,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风雪,每天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守护着这片华北地区少有的原始森林。他们就是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的护林员们。
雪中巡山:每天10公里的坚守
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徐锋和他的同事们就已经踏上了巡山的路。他们每人背着十几斤重的装备,包括干粮、水、工具等,开始了每天至少10公里的徒步之旅。
“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徐锋说,“有时候雪下得太大,路都看不清,只能凭感觉走。”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呼出的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霜。但是,他们不能停下来,因为森林防火容不得半点马虎。
清理防火道:与时间赛跑
防火道是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但是,冬季的积雪和折断的树枝常常会阻塞道路。护林员们需要及时清理这些障碍,确保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有时候一场大雪过后,我们需要连续几天都在外面清理道路,”徐锋回忆道,“手都冻僵了,但还是得坚持。”
无人机巡护:科技助力生态保护
近年来,愚公林场引进了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大大提高了巡护效率。“以前有些地方我们根本去不了,现在有了无人机,可以全方位监控森林状况,”徐锋兴奋地说。
无人机不仅用于防火监测,还可以观察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南太行是太行猕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影像资料对于研究和保护野生动物至关重要。
野生动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除了防火,护林员们还承担着监测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任务。太行猕猴是华北地区唯一的灵长类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到冬季食物短缺时,护林员们会定期为猕猴投食,确保它们安全过冬。
“看到猴子们健康活泼的样子,我们心里就特别高兴,”徐锋说,“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守护的意义
48位护林员,每天步行数万公里,守护着这片110平方公里的森林。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意义重大。这片森林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新的空气和优质的水资源。
“我们做的就是最基础的工作,”徐锋谦虚地说,“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致敬。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南太行的青山绿水才能永葆生机,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