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碑刻:颜真卿的书法绝技
岳麓书院碑刻:颜真卿的书法绝技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碑刻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唐代《麓山寺碑》是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近日,岳麓山景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完工,新增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词书法碑刻,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这些碑刻作品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游客能够领略到岳麓书院的独特文化氛围。
《麓山寺碑》:颜真卿的书法绝技
《麓山寺碑》系李邕开元十八年(730)九月贬为岭南钦州遵化县尉时,道经现湖南长沙,应当时代理潭州刺史窦彦澄所请而自撰自书者。碑立于潭州麓山, 圆顶饰螭首浮雕,通高四百厘米,正文高二百五十八厘米,宽一百三十五厘米。篆额“麓山寺碑”四字,不见书者姓名。碑阳正文二十八行,行五十六字,文末署名“前陈州刺史李邕文并书”,且有“江夏黄仙鹤刻”之题记。
碑阴三层,为当时州县官之题名赞语。碑文主要叙述了麓山寺的起源与沿革,即自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始,历经六朝而至隋唐凡四百六十二年之间,历代高僧大德与本州刺史牧伯前后计二十余人草创、经营、维护之经过与功德,最后则述及此碑建立之缘起。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楷书端庄厚重,行书流畅自然且富有情感,草书狂放不羁。颜真卿的行书风格介于楷书的端庄与草书的奔放之间,具有流畅自然、笔势连绵的特点。其代表作《祭侄文稿》是行书中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麓山寺碑》在岳麓书院文化中的意义
《麓山寺碑》在岳麓书院中的位置和展示方式。作为传世比较公认的宋拓本,苏州博物馆藏端方本《麓山寺碑》可谓纸墨深古、气息醇厚。其开本宏阔、落落大方,存世碑帖边幅有如此之大者亦不经见;又此本一行七字,相较于一行五字或六字之剪裱本似乎更能体现李邕行笔的气势与章法。而披览整册,文字通篇大体可读,虽首页损泐漫漶比较严重,或正乃未经洗碑之故也。清康熙以来大致流传有绪,特别是曾经三任网师园主人鉴藏,故与吴门渊源颇深。
结语
《麓山寺碑》不仅是岳麓书院的重要文物,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它见证了岳麓书院的千年历史,承载着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在新时代,这方千年古碑依然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文化学者前来瞻仰,成为岳麓书院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