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日游必打卡网红美食推荐
上海两日游必打卡网红美食推荐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里,美食与美景相得益彰,共同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魅力。从传统小吃到网红餐厅,从街边小店到百年老店,上海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又不失现代创新。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座城市的美食地图,寻找最地道的美味。
南翔小笼包:从百年老店到进博会名片
南翔小笼包是上海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在第七届进博会上,南翔小笼包作为上海美食的代表,再次惊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南翔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高筋面粉和新鲜猪肉,经过揉面、擀皮、包馅、蒸制等多道工序。每一笼小笼包都要经过18-20个褶皱的精良工艺,才能保证皮薄馅大、汁多味美的口感。
品尝南翔小笼包也有讲究,老上海人通常会遵循“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口诀。先用筷子夹起小笼包,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吸掉里面的汤汁,再蘸上醋和姜丝,最后慢慢品尝皮和馅的美味。
生煎包:外酥里嫩的上海经典
生煎包是上海另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以其外酥里嫩、汁多味美的特点而广受欢迎。制作生煎包需要选用高筋面粉和猪肉馅,将面团揉好后分成小块,擀成薄片,包入猪肉馅,最后在平底锅中煎至金黄酥脆。
上海的生煎包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底部煎得金黄酥脆,上半部松软,皮薄馅多,汤汁丰富;另一种是底部同样酥脆,但上半部较为蓬松,口感略显干香。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上海人早餐的最爱。
蟹壳黄:形似蟹壳的酥脆美味
蟹壳黄是上海的传统特色小吃,因其形似蟹壳而得名。制作蟹壳黄需要选用高筋面粉和猪肉馅,将面团揉好后分成小块,擀成薄片,包入猪肉馅,最后在烤箱中烤至金黄酥脆。
蟹壳黄的外皮酥脆,内馅鲜美,是上海人喜爱的点心之一。在老上海的茶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一边品茶,一边品尝蟹壳黄的情景。
排骨年糕:中西合璧的上海味道
排骨年糕是上海的传统小吃之一,将排骨和年糕完美结合,再配以甜面酱、辣椒酱等调料,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制作排骨年糕需要将排骨煮熟,年糕炸至金黄色,最后配以甜面酱、辣椒酱等调料。
这道菜体现了上海菜的特色——中西合璧、南北交融。排骨的鲜嫩多汁与年糕的软糯香甜相得益彰,再加上甜面酱和辣椒酱的调味,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网红打卡地:新老交替的美食地图
除了这些传统小吃,上海还有许多网红打卡的美食地点。比如南翔馒头店,这家百年老店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不断创新,推出了黑松露、西班牙火腿等新口味的小笼包。
大壶春是上海另一家著名的生煎包店,以其皮脆馅鲜、汁多味美的特点而闻名。王家沙点心店则以蟹壳黄而著称,这里的蟹壳黄形似蟹壳、口感酥脆、味道鲜美。
本帮菜馆:地道上海味道的传承
如果想品尝更地道的上海本帮菜,不妨去“妈妈家·本帮菜”。这家店连续4年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创始人有35年的厨龄,坚持现点现烧,传承老上海的味道。
必点的德大罗宋汤,是上海滩排名第一的罗宋汤,牛肉炖得十分入味,汤头浓郁香醇,酸甜开胃。椒盐排骨馄饨是一菜两吃,外脆里嫩的排骨搭配荠菜馅煎馄饨,蘸上店家特制的调料,别有一番风味。特色石锅菜饭是35年大厨的拿手菜,上海点评排名第七,进店闭眼点,绝对好吃。
结语:上海美食的文化魅力
上海的美食文化,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既传统又现代,既精致又包容。从南翔小笼包到生煎包,从本帮菜到西餐,各种美食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味道。
无论是百年老店还是新晋网红,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餐厅名菜,上海的美食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每一口美食,都是对上海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创新的拥抱。在上海的美食之旅中,你不仅能品尝到美味,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