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从东吴到昆曲,百年文脉传承
苏州大学:从东吴到昆曲,百年文脉传承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苏州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一曲昆曲《牡丹亭·游园》的经典唱段,让13819位新同学领略了中国戏曲艺术瑰宝的古典之美。这不仅是苏州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一幕,更是该校百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缩影。
百年学府的文化积淀
苏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苏大创造了多个第一: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这份开创精神,为学校日后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奠定了基础。
昆曲传承的校园实践
作为苏州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昆曲在苏州大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传承。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将昆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艺术教育中心沈丰英教授,与司笛马述谏老师、东吴艺术团的同学们一同带来的昆曲《牡丹亭·游园》经典唱段,让新生们在入学之初就感受到了昆曲的魅力。
除了在校园活动中展示昆曲艺术,苏州大学还通过夜校等形式,系统地推广昆曲教育。2024年4月,苏州大学夜校昆曲班结业,学员们在后排与授课老师、昆曲名家俞燕敏合影留念。这种面向社会的昆曲教育,不仅吸引了在校学生,也让更多对昆曲感兴趣的市民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门传统艺术。
学生社团的青春活力
学生社团是昆曲传承的重要力量。在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由学生社团组织的昆曲演出《林冲》吸引了800多名学子观看。演出前的导赏环节,国家三级演员、徐宁扮演者徐昀为同学们示范昆曲表演的舞台动作。8名学生穿上戏服,跟着老师学习兰花指、小碎步,一起念白,模仿得有模有样,惟妙惟肖,在阵阵笑声和掌声中,看似陌生的昆曲文化一下子和大家贴近了。
演出结束后,不少学生表示被昆曲“圈粉”。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还泓玥同学说:“我是第一次看昆曲,直接被圈粉了!昆曲的舞美太精致了,包括头饰和服装配色太吸引人!她自己本身是学设计的,也会做一些国潮产品,古老的昆曲让她直面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部作品,我对昆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欣赏,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文化传承的意义
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体现了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在当今社会,昆曲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正如一位学生所说:“上了夜校让我觉得人不再内耗了,之前下班后刷手机只会越来越累,上夜校后感觉气色都变好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是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苏州大学在昆曲传承方面的努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学校校长应汉杰在开学典礼上所说:“要学做真人,成为别人心中的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通过昆曲等传统文化的传承,苏州大学正在培养着一批批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懂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