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背后的养生新趋势:踮脚运动
八段锦背后的养生新趋势:踮脚运动
近年来,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来,它就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八段锦。从央视春晚到全国两会,从公园广场到办公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这套简单的功法。而其中最后一个动作“背后七颠百病消”,更是因为其简单易行而广受欢迎。
八段锦与踮脚运动的渊源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古人将其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这套功法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而“背后七颠百病消”作为最后一个动作,通过反复踮脚的方式,不仅能够刺激肾经,还能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达到养生的效果。
踮脚运动的科学原理
踮脚运动在古代被称为“敦踵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个简单的动作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当人体踮起脚尖时,小腿上的腓肠肌会收缩,推动血液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这种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对于防止静脉曲张和促进整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朱越锋指出,踮脚时心脏会加快血液流速以满足肌肉需求,同时脚底肌肉的收缩放松也会间接影响静脉扩张和收缩,从而协助血液顺畅地流回心脏,确保全身的氧气供应和代谢顺畅。
此外,踮脚还能加强小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这对维持下肢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自然会萎缩和失去弹性,但定期踮脚可以有效地延缓这一过程。强健的小腿肌肉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体重管理。
踮脚运动的具体益处
促进血液循环:踮脚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面部更有气色。身体经常不运动,新陈代谢慢,就容易出现脸色差、皮肤暗沉、毛孔粗大等问题。
预防静脉曲张:踮脚时会带动腿上的肌肉和踝关节,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血栓等,缓解身体疲劳感。
燃烧脂肪:踮脚时身体脂肪的燃烧效率变高,中年发福的人群,如平时运动时间不多,可在闲暇时间坚持做踮脚练习。
缓解腰酸背痛:坚持踮脚可改善弯腰驼背,刺激膀胱经,缓解腰酸背痛。久站、久坐者最好每隔1小时做1次踮脚运动,改善机体疲劳。
补肾气:踮脚时会刺激督脉、调整阴阳平衡、振奋肾精,起到补肾的作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也表明,运动确实可以改善大脑中的压力相关活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加强小腿肌肉:踮脚运动能加强小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这对维持下肢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
预防运动跟腱断裂:如果每天做一做踮脚运动或者在运动前做一做踮脚运动,可以让跟腱得到预热和锻炼,降低跟腱断裂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正确练习踮脚运动
站姿踮脚:保持身体立正的姿势,双脚并拢着地,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慢慢踮起脚尖,同时,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反复进行,每天坚持2
3次,每次510分钟。坐姿踮脚: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慢慢抬起脚跟,用脚尖支撑身体重量,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走路踮脚:在行走过程中,有意识地用脚尖着地,保持平衡,可以作为日常行走的一种变化方式。
平躺勾脚:平躺在地上,双腿伸直,脚尖尽量向上勾起,保持几秒钟后放松。
八段锦的养生智慧
八段锦和踮脚运动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中医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能够抵御疾病的整体状态。通过日常的养生保健,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八段锦以其简单易行、不受场地限制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健身选择。而“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个动作,更是以其显著的效果和便捷性,成为了许多人日常养生的首选。每天只需花费几分钟,就能为自己的健康加分,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