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努尔哈赤如何用智谋统一女真
揭秘努尔哈赤如何用智谋统一女真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这一年,努尔哈赤已完成了除海西女真叶赫部以外的所有女真部的统一,从1583年以十三副甲胄起兵时已经过去了三十三年。
在努尔哈赤起兵前,明朝辽东边墙以外的女真部族极其分散,明朝人将其简单划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大明疆域图 努尔哈赤就出身于建州女真,其祖父觉昌安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 而世袭建州右卫指挥使的王杲同时也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其势力在女真各部中最为强大。 王杲早有一统女真各部的野心,然而尚未起事就被辽东总兵李成梁给熄灭了。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比其父野心更大,竟纠集部从主动进犯沈阳,被李成梁轻松击溃后,退回古勒城负隅顽抗。 李成梁于是率辽阳、广宁的明军与苏克素护河部首领尼堪外兰合兵一处,在觉昌安、塔克世的引导下包围了古勒城。 古勒城 因阿台的妻子便是觉昌安的孙女,同时塔克世还是阿台的女婿,二人便自告奋勇入城劝降,然而此时尼堪外兰却在城外趁机制造混乱, 不久,城内大乱,阿台被乱兵杀死,在混乱中觉昌安和塔克世也不幸做了乱兵刀下亡魂。 战后,努尔哈赤向李成梁讨要说法,李成梁坦言相告,其父祖被杀完全是个意外,并给了他三十道敕书、三十匹马作为补偿,并让努尔哈赤继承了其祖父的建州左卫都督。 在李成梁看来,这么处理已经十分妥善了,然而在努尔哈赤心里,却也在此时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随着王杲和阿台的相继覆灭,建州女真内部出现了权力真空,给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机会。 于是,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了复仇之路。 其首个目标便直指尼堪外兰,仅以不足百人之兵便一举攻下了尼堪外兰所在的图伦城,尼堪外兰逃往浑河部躲避。 次年二月,努尔哈赤便发动了对浑河部的征讨,又一战告捷,浑河部被吞并。 尼堪外兰再次逃脱,逃往了哲陈部,努尔哈赤打着追杀尼堪外兰的旗号,相继对苏克素护河残部、哲陈部、董鄂部、完颜部发动攻势。 努尔哈赤每战必亲披战甲浴血奋战,兵锋所指之处无人可挡,至1588年王甲城之战,杀完颜部首领,夺其城,至此,努尔哈赤基本上完成了对周边部族的统一。 建州女真统一 从1589年开始,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征途上迈出了更加矫健的步伐,朝着海西女真和更远的建州女真长白山部和东海部进发。 相对于建州女真各部相对分散,互不统属,继而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海西女真四部则更加团结,努尔哈赤每次出兵都迎来四部的联合阻击,因此四年下来,斩获并不大。 直到1593年叶赫部首领布寨召集了海西四部、嫩科尔沁蒙古部、锡伯部、长白山女真纳殷部、朱舍里部等九部联军,总计3万人,分兵三路进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见敌人来势汹汹,于是在古勒山一带进行周密的部署,积极备战,并定下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叶赫部首领布寨身为联军盟主,便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全力一击,布寨很快便被一箭射死,其余联军见叶赫部损兵折将,纷纷望风而逃。 古勒山一战后,努尔哈赤威名大震,趁势向海西四部和东海女真各部逐个发起攻势,1598年灭瓦尔喀部,1599年九月灭哈达部,哈达部也成为海西四部中第一个灭亡的。 1607年,灭辉发部。 1611年灭乌拉部。 至此,除叶赫部外,整个女真部落都被努尔哈赤统一了。 后金版图 努尔哈赤在统一的过程中之所以战无不胜跟其早年经历息息相关,其十岁丧母,父亲续弦之后,继母待其颇为刻薄,于是努尔哈赤便投奔其外祖父王杲去了。为了讨生活与其弟兄等人采参贩马,然后去抚顺马市交易,在这段时间里努尔哈赤对汉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努尔哈赤 因此,在其起兵之后便早早地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凡盗窃、作乱、欺诈悉行严禁。”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管理部众,更是根据女真族原有的传统创造了牛录制。 女真人在打猎时习惯十人一队一起出行,努尔哈赤便根据这个传统将它改编为牛录,一牛录为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 “牛录”汉语即为“大箭”之意,“额真”在汉语里是“主”,合起来便是箭主之意。 1601年努尔哈赤初创牛录时,其麾下仅有四个牛录,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加以区别。 随着不断的征讨,地盘和人口不断增加,之后又在牛录之上每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每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旗色也增加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合起来便是八旗。 八旗是努尔哈赤治下的军政合一的组织,“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军。”,这所有的一切都为努尔哈赤日后称汗建国奠定了基础。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此时的后金版图已是东到图们江,东北达松花江乃至乌苏里江,北至嫩江,南界鸭绿江,与朝鲜为邻,其境内又女真、蒙古、汉人、朝鲜人等。 这一刻,努尔哈赤认为自己终于有实力与大明一战了,为了这一天他已准备了三十三年了,这时他已经五十七岁,他不想再等下去了。 于是在这一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立誓要向明朝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