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数字经济增速领跑全国,算力规模居首成新引擎
贵州数字经济增速领跑全国,算力规模居首成新引擎
2024年,贵州省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667.12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在这份成绩单中,数字经济的表现尤为亮眼,不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而且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易等领域持续领跑全国,成为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
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贵州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目前,贵州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国产化算力集群,部署智算芯片60万张以上,智算规模达180EFLOPS以上,存力总量达25EB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贵州在“东数西算”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
贵州大数据集团旗下贵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上海浦东(张江)算力调度平台已挂牌运营,为“模力社区”提供算力资源和算力服务,推动算力资源的跨地域、跨业务、跨平台高效调度。这一平台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已与多个省市展开深入洽谈,有望进一步推动合作。
数据交易领跑全国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第一家数据流通交易场所,截至2024年12月,已累计入驻数据商904家,交易总数4026笔,交易额超73亿元。交易所不仅在全国率先提供数据产品登记、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交易登记等全流程数据交易服务,还联合国家OID注册中心及国家智囊团队打造“数据要素登记OID服务平台”,有效保障数据、资金高效流通。
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贵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推进。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工作要点,贵州计划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的增长,完成2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培育100家以上数据开发利用机构,并力争在3个以上行业开展大模型应用。
在具体产业布局方面,贵州将新增70家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推动行业规范和市场扩展。同时,全省还将提升算力规模至150Eflops的采购能力,探索算电协同试点,推动算网协同创新,构建集成化的算力网络。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新兴产业的崛起,更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贵州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以贵州轮胎为例,企业打造了轮胎“产销协同”人工智能模型,探索生产销售系统连通,实现智能化转型。在服务业领域,贵阳贵安推进“软件再出发”行动,2023年软服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增长20.6%。其中,华为云全球销售收入达553亿元,成为全省首家突破500亿元的软服企业。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贵州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AI伦理问题,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如何持续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等。
面对这些挑战,贵州已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路径。通过持续优化算力调度体系,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贵州正朝着建设“数字中国”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稳步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对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贵州有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更多“贵州智慧”和“贵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