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胡同》里的什刹海:邻里关系变迁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胡同》里的什刹海:邻里关系变迁记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841602088616751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3%E6%99%93%E5%BD%A4/40229
3.
https://m.qidian.com/ask/qqbxatuosenen
4.
https://m.qidian.com/ask/qlwbpqbclam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80%E5%88%B9%E6%B5%B7
6.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beijing-1-122538032/
7.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4%BB%80%E5%88%B9%E6%B5%B7
8.
http://m.sunsail-csp.com/gview/15517.html
9.
http://www.zabaos.com/vodmovie/14685.html

电视剧《胡同》以北京什刹海为核心区域,通过三个篇章(1950年、1980年、2019年)展现了三代女性居委会主任的故事。该剧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变迁史,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01

什刹海:北京胡同文化的明珠

什刹海是北京老城区北部的三个湖,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是北京城区内相对宽阔的水面。该地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清朝人震钧曾描绘道:“若后海则较前海为幽僻,人迹罕至,水势亦宽。树木丛杂,坡陀蜿蜒。两岸多名寺,多名园,多骚人遗迹……湖上看山,亦此地最畅。”

什刹海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王府园林,如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还是宋庆龄、郭沫若等名人故居所在地。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

02

邻里关系的变迁:从集体到个体

《胡同》通过三个篇章展现了什刹海地区邻里关系的变迁。第一篇章(1950年)以田枣为代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集体主义精神。田枣作为第一代居委会主任,与青梅竹马的铁蛋并肩作战,共同服务群众。这一时期,胡同里的邻里关系紧密,大家庭式的集体生活成为主流。

第二篇章(1980年)以晓敏为代表,展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个体意识觉醒。晓敏接过了居委会主任的接力棒,不仅积极带动胡同青年勇敢创业,还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为个体户排忧解难。这一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胡同里的邻里关系开始向个体化转变,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家庭生活。

第三篇章(2019年)以林悦为代表,展现了新时代下基层社区治理的新面貌。林悦将居委会的工作带上了新的台阶,与同样年轻有为的基层工作者欧阳辉共同反哺这座伴随他们成长的城市。这一时期,胡同里的邻里关系更加多元化,社区治理走向专业化和现代化。

0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今天的什刹海,既是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的聚集地。这里保留了传统的胡同肌理和四合院建筑,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商业和文化元素。什刹海周围是北京著名的酒吧区,北京人和游客夜生活的常去处。每年冬季,什刹海冰场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滑冰,成为京城冬季运动的重要场所。

2025年,什刹海文创推出冰雪季“巨章”活动,以万宁桥下镇水兽为设计原型的“水珑宝”舞龙图印章深受游客喜爱。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什刹海地区的现代活力。

从1950年到2019年,什刹海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胡同里的邻里关系从家族空间到集体空间,再到私人空间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什刹海始终承载着北京人的集体记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如剧中所展现的,胡同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情感的纽带。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文化记忆,是每个城市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胡同》通过展现什刹海地区的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样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