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广州养生秘诀,专家来支招!
小雪广州养生秘诀,专家来支招!
“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虽然广州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样寒冷刺骨,但气温的下降还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作为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广州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养生秘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人是如何在小雪时节保持健康、享受生活的。
起居调养:早睡晚起,顺应自然
小雪时节,广州的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晚凉意明显。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冬季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早些上床休息,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这样不仅能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能固护阳气,为来年春天的生发积蓄能量。
当然,这里说的“晚起”并不是鼓励大家赖床,而是建议以日出时间为尺度。冬天的日出时间较晚,我们可以适当推迟起床时间,但最迟不要超过上午9点。这样既能避免寒邪伤阳,又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着装调养:重点防护,避免受寒
虽然广州的冬天不算太冷,但小雪时节的气温还是会让不少人感到不适。此时,合理的着装调养尤为重要。广州人讲究“若要安逸,勤脱勤着”,意思是衣服要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一冷一热。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保护四个部位:
- 脚部: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赶寒气,还能帮助睡眠。
- 头部: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出门时可以戴一顶薄帽子。
- 胸背: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之所在,此处受寒容易诱发心脏病,外出时可以加一件马甲或背心。
- 腰腹: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冬日养生要护好肾脏所在的腰腹,可以多做腹部按摩。
饮食调养:清补为主,避免上火
小雪时节,广州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因此,饮食上要以“御寒排毒、清火润肺”为主,适合温补,但不宜大量进食辛辣油腻食物。
推荐食用一些白色食材,如白萝卜、百合、银耳等,这些食材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尝试制作以下几款养生药膳:
- 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功效,适合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群。
- 百合银耳羹:具有滋阴润肺、美容养颜的功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 白萝卜炖排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的作用,是一道适合全家老少的滋补汤品。
此外,还可以适当饮用绿茶,食用柚子、慈菇等清热泻火的食物。但要注意,体质偏寒的人不宜过多食用苦寒之品,否则容易加重阳气虚衰。
运动调养:适度运动,持之以恒
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雪时节,运动要持之以恒。动能升阳,动助血行气畅,通过运动,可以改善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运动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慢跑、快步走、游泳等,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大量出汗。
情绪调养:保持愉悦,多晒太阳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我国文化教育又偏向含蓄、忍耐,因此东方人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情绪无法宣泄时往往容易走向抑郁。季节性抑郁症好发于冬季这一夜长昼短、万物凋零潜藏之时。
应对冬季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阳光充足时在户外进行“日光浴”。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
此外还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是天气再灰蒙蒙,也不能耽误了朋友们的聚会,愉悦的心情很重要。
保健调养:坚持泡脚,艾灸护阳
进入小雪节气,气温继续下降,阴寒继续增加,此时我们应该注意防寒,可泡脚、艾灸保护阳气。建议每天泡完脚后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泡脚时最好使用大且深的木桶,以水位能浸到小腿一半以上为原则。对于无泡脚禁忌症的人来说,浸泡时间约20分钟,水温一般40℃上下即可。
专家建议:防寒湿,忌骤补
广东祈福医院贵宾中心副主任王宏凯提醒大家,在小雪节气要注意防寒湿,避免骤然大补。他推荐了百合莲子汤作为食疗方子,帮助大家在寒冷季节保持身体健康。此外,他还强调要多吃应季水果和蔬菜,注意保暖,以预防各种因寒湿引起的疾病。
综上所述,广州人在小雪节气的养生之道,既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智慧,又结合了本地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的起居、着装、饮食、运动和情绪调养,我们可以轻松应对冬季的寒冷,保持健康活力。记住,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