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大觉寺:千年古刹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宝坻大觉寺:千年古刹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宝坻大觉寺,俗称“东大寺”,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街12号,是明朝、清朝时期的重要遗址。这座古寺始建于辽重熙年间,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由弥陀殿、十方院、两廊、藏经阁、钟鼓楼等组成。如今保存下来的主要是罗汉堂及其侧面的配房,均为木结构建筑,覆盖着清灰瓦顶。
宝坻大觉寺(3张)
宝坻大觉寺现为独体院落式建筑,由三座起脊平房式建筑组成,其中一座为佛寺原罗汉堂改建,两座为重修配房。院内有塑像、浮雕、假山、石桌凳、绿竹和盆景,外有苍松、绿坪。重修之罗汉堂保存辽代建筑风貌,新修配房为全木质仿古建筑,整体结构和谐。
主要建筑
罗汉堂采用抬梁式结构,四阿顶(单檐庑殿顶),出檐深远。该建筑保留有辽代建筑特征,梁架为明清风格。屋顶无天花板装饰,属于“彻上露明造”,梁方结构精巧,在建筑历史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保护开发
袁黄(了凡)纪念馆坐落在宝坻区南城东街原大觉寺内,于2017年5月落成开放。馆内设有向善堂、治心堂、省身堂三座展室。向善堂主要介绍袁黄的生平事迹,治心堂展示其在宝坻任知县期间的善政,省身堂则陈列袁黄的著作及相关书籍。纪念馆被评为“天津市家教家风创新实践基地”和“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袁黄(了凡)纪念馆(2张)
历史文化
金朝乡魁张瓒在《大觉寺记》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传说:在重熙年间,一位老僧常住寺中,筹建了弥陀佛舍。他圆寂后火化时不燃烧,两个弟子将其肉身立于佛旁供奉。其头发一直缓慢生长,每逢满月之夜为其剃头,这一现象后来因女人进殿而消失。
文物价值
宝坻区历史悠久,从遗存的辽代佛教建筑宝坻大觉寺中不难看出其时代特征,为研究契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大觉寺的人文历史内涵丰富,既是佛教活动场所,又是研究佛学和发展佛教的重要地点,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明、清时将大觉寺列为宝坻八大景之一“东寺晓钟”。
保护措施
2013年1月,宝坻大觉寺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宝坻大觉寺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街12号。
交通信息
自驾: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宝坻大觉寺,路程约25.1千米,用时约2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