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中国油菜产业的绿色革命
“双低”油菜:中国油菜产业的绿色革命
“双低”油菜,即低芥酸、低硫苷的油菜品种,自1976年引入中国以来,已成为我国油菜产业的主导品种。这种高品质的油菜品种不仅改善了我国油菜籽的品质,也提升了国内油菜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发展历程:从引进到主导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双低”油菜品种。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这种优质油菜品种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推广。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食用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双低”油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俊介绍,目前全国“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已达到6000万亩,占全国油菜种植总面积的62%。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科研人员的持续创新。
产业现状:政策支持下的蓬勃发展
我国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这里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业带,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5%以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邓乾春建议,加大对油菜籽生产的补贴力度,对油菜生产农户进行直接补贴,健全农民种植油料的收益保障机制。同时,支持油菜籽产地加工,安排专项资金对油菜籽收购和就地加工进行补贴,并将油菜籽产地干燥、高品质菜籽油产地加工等成套装备纳入全国农机补贴范围。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油菜籽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达到7253.47千公顷,产量达到1553.14万吨。2023年产量更是突破1600万吨,达到1631.74万吨。
未来展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食用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双低”油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方面,科研人员正在致力于培育更高产、更优质的油菜品种。另一方面,油菜产业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除了传统的食用油生产,油菜花旅游、油菜籽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
在江西省婺源县,油菜花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每年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欣赏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这种“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双低”油菜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