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十大特产
淄川区十大特产
淄川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品。从历史悠久的蓼坞小米到驰名中外的周村烧饼,从金星遍体的淄石砚到香酥可口的淄博酥锅,每一种特产都凝聚着淄川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1. 蓼坞小米
产品介绍:蓼坞小米种植历史悠久,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滑实;粥色浓黄,悬浮均匀,粘稠度高;蒸饭散而不柴,香味浓郁,甜糯爽口。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淄川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0千卡/平方厘米。
2. 淄博池梨
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介绍:淄博池梨又称淄博酥梨,属白梨中的优良品种,在淄博市淄川区东南山区栽培历史悠久,是地方名产。淄博池梨因原产于太河镇池板村而得名,故名池板梨,简称池梨。淄博池梨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淄川区口头、峨庄两地(均隶属于太河镇),山清水秀,水流域治理好,白昼与夜间温差大,光照充足,且雨量适中,非常适合梨树生长。
3. 张庄香椿
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介绍:“张庄香椿”又称红香椿,素有“黄金蔬菜”之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张庄地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无霜期225天,降水量750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秋凉爽,夏季多雨。淄河、孝妇河、范阳河纵贯南北,山间瀑布成群,溪流清澈,土壤肥沃,非常适合香椿生长。
4. 黛青山软籽石榴
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介绍:黛青山软籽石榴果实近圆球形,果皮薄、黄绿相同,果面光洁;平均单果重400g。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淄川区属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热同期,春季温暖,秋季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5℃~19.2℃,冷热、干湿明显,热量丰富,雨量集中,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2209小时。
5. 淄石砚
产品介绍:石砚,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因古称淄州而得名。起始于唐,盛于宋,苏东坡称其为“淄石砚”,米芾称其为“淄州砚”,唐彦猷在《砚录》评述:“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陆游《蛮溪砚铭》:“龙尾之群,临韫玉之伯仲也。”所以淄砚又有韫玉之称,古人评砚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由于淄砚金星遍体,又有“金星砚”之称。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战乱频仍,制砚业逐渐衰落。
6. 周村烧饼
产品介绍:驰名中外的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烧饼”为传统地方名特产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月华牌”周村烧饼沿用了周村“德祥斋烧饼老店”的传统配方和工艺,采用精选配料---优质面粉、脱皮芝麻、精盐、食糖、水精制而成,产品外型圆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以香、酥、薄、脆而驰名中外。“月华牌”糕点、月饼也以选料精良、工艺考究、包装精美、质量可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7. 淄川肉烧饼
产品介绍:淄川肉烧饼又薄又圆,两面金黄,其中一面撒满芝麻粒,饼内带有肉馅丁,吃起来筋道耐嚼,满口醇香。
制作工具:淄川人做肉烧饼的器具很特殊。除了常见的案板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外地见不到的。一是特制的烤炉。一只大大的铁皮箱子,里面贴上厚厚的耐火土,炉膛的上面是一张铁板(也有用大铁锅的)。下面是烧得旺旺的木炭。二是做烧饼的擀面杖,是用枣木做的,长一米左右,直径约十厘米,一头粗一头细。
8. 淄博酥锅
产品介绍:是一种传统的时令、节令菜肴,盛行于冬季和春节期间,传说是清朝初年颜神镇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创始,故菜名“苏锅”。又因此采用醋料较多,以肉鱼骨刺酥烂为主要特征,“苏”“酥”谐音,遂改名为“酥锅菜”。由于酥锅菜用料广泛,食用方面,香酥可口,再加易学好做,以至广为流传,现已传至周村、淄川、张店、临淄、济南等地。
9. 淄川煎饼
制作方法:淄川煎饼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要准备1000克的小米和100克黄豆。1.把小米、黄豆淘洗好,把500克小米煮到七成熟是再捞出来,晾凉以后与另500克生的小米和黄豆一起上磨、再加上水磨成米糊,再盛到盆里使它稍微发酸。2.煎饼鏊子烧热(火要缓而均匀),左手盛一勺米糊倒在鏊子中央,右手用煎饼筢子迅速摊开,摊成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薄片,约一分钟左右就熟了,然后用筢子一揭就下来了。
10. 淄川牛心柿
产品介绍:据史料记载,牛心柿远在唐末宋初开始种植,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淄川区现有500年以上的柿树有10余株,有的单株可产果1000多公斤,大多分布在淄川区的峨庄、口头、太河、张庄、东坪、黑旺、磁村、岭子等乡镇,年产量可达1080万公斤。鲜柿和柿饼远销国内外。中心柿果形呈牛心状,单果重150克,5年内可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