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携手突破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车联网应用前景广阔
中德携手突破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车联网应用前景广阔
德国技术大学(DTU)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通过使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技术,在创纪录的100公里距离上成功实现了量子安全密钥的分发。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CV-QKD技术的传输距离纪录,更为量子通信技术的实用化铺平了道路。
量子密钥分发:突破传统加密局限
与传统加密方法相比,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安全优势。传统加密算法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理论上存在被破解的可能,而QKD则基于量子力学原理,任何窃听行为都会改变量子态并被合法用户察觉,实现了理论上的“不可破解”。
德国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优化系统设计,解决了长距离传输中维持量子相干性的关键挑战。他们利用机器学习对系统中的干扰进行早期识别,有效应对了所谓的“噪声”,同时提高了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的能力。这些技术进步使得CV-QKD技术在100公里的距离上实现了安全的密钥分发,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分发量子加密信息奠定了基础。
车联网应用:开启智能交通新纪元
随着车联网系统中敏感数据传输量的日益增加,确保通信数据免受侵害变得至关重要。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汽研科技”)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前瞻性的研究,将QKD技术与车联网通信架构深度融合,为智能交通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安全基因。
在车联网应用中,QKD技术主要通过专门的量子通信设备来实现,如量子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这些设备可以应用于车联网的网络层,保护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传输的数据安全。通过将量子密钥用于传统加密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整个加密系统的安全性。
中汽研科技密码技术专家鲍越表示,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正逢其时且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还能增加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减少错误的发生,提升车联网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商业化进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据统计,中国作为量子通信领域全球领先的市场之一,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4.05亿元,其中量子通信产品及建设运营占比最高,达到50.18%,整个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16亿元。
三大电信运营商在量子通信领域积极布局。中国电信已建成合肥、雄安、上海等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量子密信用户规模近500万户;中国移动在2024年算力网络大会上展示了量子密话及加密即时通讯功能;中国联通则开发了量子和传统光通信融合的传输设备,实现了通信接入设备的量子“通密一体”方案。
上海循态量子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成果目录》,标志着该技术在集成度、网络融合性、量子加密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力、金融、轨道交通、电信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将在更多城市和地区进行试点和部署,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单位将率先应用量子通信技术,为构建更加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贡献力量。
这一系列突破和进展表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未来的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量子通信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通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