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射雉赋》到现代汉语:成语“倏来忽往”的文化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射雉赋》到现代汉语:成语“倏来忽往”的文化之旅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9%82%A6/129493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6%82%E7%9A%8B%E5%B8%82/2587789
3.
https://www.baike.com/wikiid/7035124375556412375
4.
https://m.qidian.com/ask/qqbqbgtiqjdkg
5.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658.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4/08/56042769_1128722476.shtml
7.
https://0xtus.com/posts/a5dc4ab2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2/17/65759079_1134737697.shtml
9.
https://m.tangshui.net/post/show/55fcebf5019ba03d7212d4e6

“倏来忽往”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射雉赋》。潘岳,字安仁,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其《射雉赋》作于太康年间(280-289年),主要描写他在洛阳北郊射猎野鸡的情景。

01

《射雉赋》中的“倏来忽往”

在《射雉赋》中,潘岳生动描绘了射猎的环境、雉鸡的神态以及射猎的过程。其中“栎雌妒异,倏来忽往”一句,形容雉鸡在树林中快速穿梭的景象。这里的“倏”表示极快的速度,“忽”则强调突然性,整个成语形象地展现了雉鸡在林间忽隐忽现、难以捕捉的特点。

02

从文学语言到日常用语

“倏来忽往”这个成语从《射雉赋》中的文学描写,逐渐演变为日常用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它不仅用来形容动物的快速移动,更被引申为形容人事繁忙、行踪不定的状态。例如唐代杨炯在《浮沤赋》中写道:“合散消息,安有常则;倏来忽往,不可为象。”这里的“倏来忽往”已经超越了具体的物象描写,上升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03

成语的现代用法与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倏来忽往”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既可以用来形容天气变化莫测,也可以描绘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甚至可以用来比喻人心的难以琢磨。这个成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准确捕捉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快速而无常的变化。

从潘岳的《射雉赋》到现代汉语,“倏来忽往”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既要保持警醒,也要学会适应,因为“变化”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