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上甘岭》:以人物成长展现志愿军精神风貌
电视剧《上甘岭》:以人物成长展现志愿军精神风貌
2024年10月14日,正值上甘岭战役72周年之际,电视剧《上甘岭》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重磅开播。该剧由刘伟强执导,黄轩、王雷领衔主演,开播以来热度快速上涨,35中心城市单集最高收视率达1.4%,单集最高收视份额达6.24%,酷云实时收视率则已突破2%。收视数据居同时段第一,是目前观众最为关注的热播电视剧。
从“秀才”到战士:段显峰的成长之路
剧中,黄轩饰演的段显峰是贯穿故事始终的灵魂人物。这个角色的塑造与以往的战争题材作品有很大不同,他既不是“高大全”的传统人物模式,也不是神勇无比的个人英雄,而是一个优缺点并存,在反思中成长、在战火中淬炼的基层指挥员。
段显峰的成长轨迹首先是从“秀才”到“兵”。剧情中,战争爆发后原本在军事学堂担任助教的段显峰弃笔从戎奔赴战场。作为军事教员,段显峰曾接触过美式教育,能在军事学院的讲堂上把美军诺曼底登陆的步炮协同讲得头头是道。而从拿“笔杆子”到“枪杆子”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剧中王雷饰演的军长一句质问“你打过仗吗?”直指段显峰缺乏实战经验。
故事开篇,行军途中遭遇敌机轰炸,段显峰在追击过程中跑丢了弹夹,暴露出战场经验不足,成了众人眼中纸上谈兵的“秀才”。但很快,段显峰就显露出超凡的军事素养,他提议急行军赶到芝浦里狙击敌人与志愿军司令部意见不谋而合,活用解放战争战例打朴达峰阻击战获得认可。
从军部参谋到连队指挥员,段显峰又深入一线部队。在各连队挖坑道的比拼中,他利用炸药开掘坑道提高效率;自告奋勇拆除美军航弹,他在众人面前大显身手;赶赴前线,他要求连队尽可能补充莫洛托夫手榴弹弥补枪械不足;行军途中遭遇火力封锁,他成功预判美军的轰炸间隙。一次次化险为夷,段显峰逐渐和战士们融为一体,获得了大家的信任。
真实的历史细节与战争场面
为了最大程度贴近真实,该剧主创团队搭建了2公里、占地5000平方米的坑道,炸点使用量超过10000发。同时,该剧特聘老兵和专家学者担任军事顾问和文学顾问,力求全面且客观地展现历史原貌。
剧情通过段显峰的视角,真实还原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用身体当武器,敢于与敌同归于尽。剧中浓墨重彩再现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瞬间,段显峰从望远镜看到这一幕泪流满面,他曾坚信火力装备是打胜仗的关键,但在战场上亲眼看见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的勇气,才明白“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
志愿军精神的传承与展现
剧情以段显峰精神成长来表现信仰传承的力量。上甘岭坑道里,十多个连队撤下来的战士各有各的任务,一时没头绪。段显峰以党组织为中心重新组建了坑道临时党支部,把党员组织起来,统一思想,统一作战,一夜之间在坑道内形成了完整建制的战斗力,将战士们再次凝聚成铁拳。
“秀才”到“兵”,从依赖火力装备到依靠信仰,从局部到全局……作为剧版《上甘岭》的核心主角,段显峰可能并没有标准的历史人物原型,但这个虚构角色并不仅仅代表一个人,而是汇集了残酷战斗中集体的成长与蜕变,剧情利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编织故事情节,以人物成长挖掘故事深度,全新的角色塑造还融入了当下的时代精神,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电视剧《上甘岭》通过对上甘岭战役的全景式展现,再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灵活多变的战术智慧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剧中既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有宏大战争场面的呈现,以诗意化表现手法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呈现出上甘岭战役的多重维度。
这部剧不仅是一部战争剧,更是一部展现志愿军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它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和战争场面,展现了志愿军在极端条件下的坚韧不拔和牺牲精神,也为现代战争中的战术运用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