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笔下的“姑苏第一街”:山塘街的文化传承
乾隆御笔下的“姑苏第一街”:山塘街的文化传承
在苏州古城西北,一条被誉为“姑苏第一街”的古街,承载着千年的繁华与沧桑。这里就是著名的山塘街,全长3600米,因唐代诗人白居易开凿山塘河而得名。然而,让这条古街声名远扬的,除了白居易,还有一位对它情有独钟的皇帝——乾隆。
乾隆的“寻胜”之旅
街口的御碑亭内,一块石碑静静地矗立着,上面刻着“山塘寻胜”四个大字,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据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首次南巡至苏州,被山塘街的美景所吸引,特地题写了这四个字,以表达对这条古街的喜爱。更有趣的是,乾隆回京后,还在颐和园后湖仿照山塘街的样子修建了苏州街,足见他对山塘街的喜爱之情。
清代的繁华盛景
到了清代,山塘街已经发展成为苏州城外最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茶楼酒肆、丝绸布庄、古玩字画店应有尽有。尤其是那些会馆,如江南织造府、泉州会馆等,不仅见证了当时的商业繁荣,也展现了各地商帮在苏州的活动。
通贵桥西侧的古戏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当时文人雅士和商贾们聚会听戏的地方。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每当夜幕降临,戏台上丝竹声声,台下座无虚席,好不热闹。而那些清代的石桥,如通贵桥、星桥等,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走在山塘街上,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白居易纪念苑里,白公祠静静矗立,诉说着这位唐代刺史的功绩。正是他在唐宝历元年(825年)开凿山塘河,才有了今天的山塘街。而玉涵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见证了苏州数百年来的变迁。堂内不仅保存了明代的主厅,还展示了吴门中医药文化,让后人得以一窥苏州传统文化的精髓。
位于泉州会馆内的苏州商会博物馆,记录了苏州商会百年来的历史。作为苏商文化的发源地,苏州早在1905年就成立了商会,统辖苏州、淞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商会分会,与京、津、沪、汉、穗、渝、宁并称全国八大商会。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共同构成了山塘街独特的历史风貌。
从古至今的“活着的古街”
山塘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条古街,更是一条“活着”的街。白天,这里游人如织,商铺繁忙;夜晚,灯火璀璨,画舫悠然。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如今的山塘街,不仅保留了古桥、古戏台等历史遗迹,还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元素。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地道的苏式小吃,如油氽团子、梅花海棠糕;也可以在古色古香的茶楼里品一杯碧螺春,听一段正宗的评弹;更可以乘坐画舫,沿着山塘河缓缓前行,感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诗意。
山塘街,这条有着近1200年历史的古街,见证了苏州的变迁,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乾隆皇帝的“打卡地”,更是苏州历史文化的缩影。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既能感受到古代的繁华,又能体会到现代的活力。这,或许就是山塘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