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哪吒2》角色设计:申威如何打造经典?
揭秘《哪吒2》角色设计:申威如何打造经典?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大年初一公映以来,票房势如破竹,目前已突破54亿元,有望赶超《长津湖》57.75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新的票房冠军。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背后,离不开一群默默耕耘的动画艺术家,其中就包括该片的角色设计师申威。
从“美术渣”到动画界大神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画画真的很烂,跟同学们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申威笑着回忆道,“有一次素描课,我画的人像被老师当成反面教材拿到讲台上批评,那感觉别提多丢人了。”
但申威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练习,甚至假期都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大三的时候,他的画功突飞猛进,成为了系里的佼佼者。毕业后,申威一心扑在动画角色设计上。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让他终于站到了行业顶端。
四大龙王的设计故事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大龙王的造型。每一位龙王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却又各具特色。
“在设计四大龙王的形象时,首先要考虑他们是一个群体,既有作为龙族的统一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用颜色来区分他们,从‘金木水火土’中汲取灵感,赋予角色特点。”申威说。
设计组查阅了大量传统龙的纹样,包括上古龙的造型到近代明清龙的造型,“包括故宫里出现的龙的图样,我们都参考过。”为了让片中的龙看起来更加鲜活,申威和设计组的同事们还会将现实中的一些生物如恐龙和蜥蜴等的结构特征,融入设计中。“比如我们会把蜥蜴的下颌结构融进设计,这样有助于让龙在说话时张嘴闭嘴的动作更自然。”
美与丑的艺术
说到《哪吒》系列,就不得不提那个“丑萌丑萌”的哪吒形象。当年第一部上映时,不少观众直呼“哪吒太丑了”。
对此,申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美和丑是相对的。我们把哪吒的某些特征夸张化,是为了让他与众不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他还透露,哪吒的可爱主要是通过表演来塑造的。“形象立住了,表演到位了,观众自然就不会觉得突兀。”听完申威的解释,人们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在艺术创作中,美不仅仅是外表的精致,更是整体的和谐与生动。
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
动画角色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以迪士尼动画师Aaron Blaise的经验为例,角色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做调查:在开始设计一个角色之前,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制作《Snow Bear》时,Aaron会多观看有关白熊的纪录片,并搜索白熊的相关信息、图像,最后分类归纳。
懂得解剖学:了解真实动物表皮下的结构,才能真正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在迪士尼的时候,动画师们会一直保持去人体速写的课堂,还有去动物园,时刻保持对人类和动物的“现实世界”的了解。
纵观全局,明确需求:角色设计必须服务于整个电影。影片所呈现出的特点与艺术风格是在初期就确定了的,如果你设计的形象看起来与这部电影并不“相配”,你的设计一定会被艺术总监拒绝。
理解剧情:无论你的角色在电影里是大是小,你应该明白他们在故事里的位置和发生的作用。你的角色如何思考?他们需要些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伤心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开始画画,试验,速写:接下来,就是快乐画画的时间了。但是,不要太快的决定一个设计,也不要太喜欢你的作品。你必须应以扔掉一些哪怕是你非常非常喜欢的设计。
表情、三视图和关键动作:当到这一步的时候,希望你的设计已经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服务于故事,匹配电影,传达情感。现在开始可以把你的角色放置于故事世界里了。画出关键场景和关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让你的角色动起来:你的角色需要动起来。下一步就是为你的角色做“动作测试”。将角色放进电脑里,显示在屏幕上,这是进入全面生产前一个关键步骤,来检测你的设计是否合格。
对未来的期待
采访快结束时,我好奇地问申威:“这么多年来,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在动画设计这条路上?”
申威笑着说:“我喜欢创造的感觉。作家只能用文字描绘,而我们美术工作者可以把人物和故事直接呈现在纸上。这种创造的快感,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听到这番肺腑之言,我不禁有些羡慕。是啊,有多少人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热爱?又有多少人能把热爱坚持一生?申威和刘星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好未来,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怀揣梦想,保持热爱,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成为生命中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