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QKD技术引领全球加密未来
中国QKD技术引领全球加密未来
中国在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领域的研究持续领跑全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QKD实际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Optica》和《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研究团队发现了QKD发送端调制器件的一种潜在安全性漏洞,并设计了相应的防御方案,为提升QKD系统的实际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建成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量子通信项目。"京沪干线"作为国际上首条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全长2000多公里,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此外,中国还成功发射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星地量子通信,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发射了"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为构建低成本、实用化的量子星座奠定了基础。
QKD技术已经开始在中国的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中国工商银行基于科大国盾量子的产品平台,成功实现了京沪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这是千公里级量子通信技术在银行业的首次应用。网商银行则使用科大国盾量子的量子通信技术,在城域之间的专有云通道对信贷业务数据进行量子加密通信的远距离传输,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中国电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截至2023年年底已经拥有300万量子通信终端用户,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将突破500万。上海电信已建成国内首张运营商级的商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可支持不少于100万的用户容量。预计到2024年年底,中国电信将在全国10-15个城市部署量子城域网,最终形成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网络。
未来,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其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教授透露,中国团队正在研究可支持上千公里量子通信的量子中继技术,有望在未来5-6年内实现远距离的城际光纤量子传输。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25年发射2-3颗低轨道卫星,并在2027年发射1万公里级的高轨量子卫星,与现有的光纤网络相结合,提供全球量子网络服务。
这些进展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科技公司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变革机遇。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国量子通信行业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