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十一后警惕不明扣款!厦门国际银行发布最新提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十一后警惕不明扣款!厦门国际银行发布最新提醒

引用
光明网
12
来源
1.
https://m.gmw.cn/2025-01/26/content_1303956517.htm
2.
https://www.sohu.com/a/782871272_121123688
3.
https://sj.qq.com/appdetail/com.hicorenational.antifraud
4.
http://www.ybq.gov.cn/bm/qgafj/bmdt/202411/t20241115_13800769.html
5.
http://sg.china-embassy.gov.cn/lsfw_0/zytz/202412/t20241220_11510058.htm
6.
https://apps.apple.com/cn/app/%E5%9B%BD%E5%AE%B6%E5%8F%8D%E8%AF%88%E4%B8%AD%E5%BF%83/id1552823102
7.
https://nxpiyao.nxnews.net/pyb/202411/t20241108_9944419.html
8.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11/02/140000_54740864.htm
9.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41016/14871c0d57144ca4bef4f57547a4d4a2.html
10.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5/01/20/030643354.shtml
11.
https://www.schroders.cn/newsld/contents/2024/5/24-627569bc81bb4965b7cae1a981133d9d.html
12.
http://gxt.fujian.gov.cn/zwgk/ztjj/wxdgl/djzldxwlxxwffzzxxd/202410/t20241021_6551195.htm

01

双十一后的诈骗高发期:一个真实的案例

11月11日,被网友们称为“双11”购物节。从10月中旬开始,不少市民遭遇了购物各类骗局。11月11日,渝北警方发布被骗案例,并提醒消费者谨防“双11”诈骗陷阱。

10月26日,家住渝北区的王女士发现一款APP上的黄金价格低于市场价,以为是一个捡漏的APP。购买了4000余元的黄金后却迟迟等不到发货,怀疑被骗的她这才去查询该APP的相关资质,却发现是一个违规APP。接警后,宝圣湖派出所民警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在当天便将4000余元顺利追了回来。

10月29日,刘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郭某的行程因不可抗力将延期,购买的机票需改签。刘女士扫描了对方通过彩信的方式发来的付款二维码,支付3800元改签服务费被骗。接警后,两路派出所民警通过调查,判断该笔款项还有机会被拦截追回,并通过多方沟通,最终成功帮助刘女士追回被骗钱款。

10月30日,周女士接到一自称某短视频平台客服工作人员电话,称其未关闭扣费功能,并诱导周女士进行网站登录下载某app进行转账3.2万元。接警后,渝北公安大湾派出所启动紧急止付方案,所幸1.2万元被成功止付。

另外,不少市民近日收到了一条陌生取件码信息,部分市民取件后发现是某品牌双十一活动的抽奖活动。民警研判发现,该抽奖活动为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

渝北区公安分局提醒消费者,当收到这类快递时,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知名APP,更不要向对方转账,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官方客服求证。

此外,市民还应防止购物退款类诈骗,接到自称“客服”“工作人员”的来电,称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会员充值出现问题等要办理“退款、理赔”手续时,要第一时间通过网购平台联系商家进行核实,并通过正规渠道退款;凡是要求进行刷单操作的兼职信息,基本都是诈骗;针对“预售”“限时购”等“双11”活动,要注意去官网核实,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支付定金时,要仔细阅读预售协议,明确退款规则等信息;切勿点击不明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要认准正规购物交易平台,保护好个人银行卡、支付账号、密码等信息。

02

厦门国际银行的最新提醒:企业邮箱诈骗新套路

春节前夕,厦门国际银行发布重要提醒,揭露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法。某单位职工张先生收到一封看似来自公司内部的邮件,邮件中提到"2025年职工春节返乡补助",并附带一个二维码。张先生按照邮件要求扫描二维码并输入个人信息后,卡内3000元被迅速扣款。

这种诈骗手法利用了企业邮箱的信任度,通过伪造官方通知诱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进而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厦门国际银行提醒广大客户:

  1. 仔细检查邮件来源,不要轻易相信来自未知邮箱的邮件
  2. 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3.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
  4. 如有疑问,及时向公司相关部门或公安机关核实
03

牢记"三不一多"法则,远离诈骗陷阱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驻新加坡使馆提醒广大中国公民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 未知链接不点击: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邮件、短信中的链接,尤其是要求输入个人信息的链接
  • 陌生来电不轻信:接到自称"客服"、"工作人员"的电话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 个人信息不透漏:保护好个人隐私,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 转账汇款多核实:在进行任何转账操作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04

实用预防措施:让诈骗无处遁形

  1. 下载国家反诈APP:虽然使用体验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其预警功能对防范诈骗至关重要。建议耐心完成注册,并开启预警功能。

  2. 定期查询账户变动:养成定期查看银行账户的习惯,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3. 设置动账提醒:开通银行短信提醒或手机银行APP通知,一旦账户有异常变动立即知晓。

  4.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在公共场合或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登录银行账户,避免使用简单密码。

  5. 谨慎处理可疑信息:收到可疑邮件、短信或电话时,不要急于行动,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

05

不明扣款怎么办?这些步骤要记牢

如果不幸遭遇不明扣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核实扣款信息:通过银行短信、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查看交易记录,确认扣款时间、金额及商户信息。检查是否为授权过的定期扣款(如会员费、保险等)。

  2. 联系银行客服

    • 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说明情况,要求查询详细信息并提供相关证据。
    • 前往银行网点,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打印交易明细,并向工作人员反映问题。
  3. 收集证据:保存所有与不明扣款相关的材料,包括短信通知、交易截图、合同协议等。若涉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还需准备平台交易记录和沟通凭证。

  4. 申请撤销交易或投诉

    • 向银行提交书面投诉,附上相关证据,要求调查并追回款项。
    • 若涉及第三方平台,同时联系其客服协助解决。
  5. 报警处理:如果怀疑是诈骗或其他违法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银行卡信息、交易记录等资料。

  6. 法律途径:若其他方式无法解决问题,可依据《银行卡规定》等相关法规,通过诉讼要求银行或支付机构赔偿损失。

双十一后的这段时间,是诈骗案件的高发期。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记住,任何要求你转账、提供验证码或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可能暗藏风险。保持冷静,多加核实,才能让诈骗分子无从下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