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装甲师演变史:从理论到实战的艰难探索
二战美军装甲师演变史:从理论到实战的艰难探索
二战期间,美军装甲师的演变历程见证了机械化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理论从构想到实战的转变。从1929年首次尝试组建机械化部队,到1944年在欧洲战场形成成熟的步坦协同作战体系,这一过程充满了反复尝试和经验积累。本文将详细探讨美军装甲师如何克服后勤、人员训练等多重挑战,最终摸索出有效的机械化作战模式。
一战后装甲战术思想的分歧
一战后,关于坦克在战场上的角色和用途引发了广泛讨论,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装甲战术思想:
- 一种观点认为坦克仅是作为缓慢移动的炮台,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实际上它们仅仅是机枪摧毁者和障碍物突破者。
- 另一种则设想其为高度机动的独立攻击力量,配备自己的炮兵、工程兵、后勤支援,以及步兵。装甲部队也被视为骑兵的替代品,旨在切入敌线深处,打击并破坏敌方指挥所、后备力量、炮兵和后勤节点。
早期的尝试与挫折
1929年,美军第34步兵团H连配备1.5吨六轮卡车,成为刚起步的机械化部队的一部分。然而,这支部队并未获得持久发展,最终被解散。
1933年,美军创建了新的单位——第1骑兵团(机械化),但这只是一个纯粹的骑兵单位。1938年成立的第7骑兵旅以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作为战斗力量,但缺乏步兵。
欧洲战场的启示与调整
1940年的路易斯安那演习期间,美军将两个旅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坦克师,这些单位的价值在此得到了认可。欧洲战场德国装甲师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联合武装的装甲师是必不可少的。
1941-1942年,美军计划组建五个机械化步兵师,每个步兵师将与两个装甲师一起部署,三者共同组成一个装甲军团。但这些部队因缺乏车辆、船运空间和燃料等问题,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
1940年装甲师的结构与问题
1940年7月10日,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成立。该师拥有381辆坦克、148辆半履带车和97辆侦察车,12,697名士兵。但两个步兵营对八个坦克营的比例完全不足,让该师无法保护好它占领的地面。
结构优化与重组
1942年3月,美军开始精简装甲师,以改善指挥和控制,并增加步兵与坦克的比例。精简后,美军装甲师有两个装甲团,每个团有一个轻型营和两个中型营。装甲步兵团扩展到三个营,同时还有三个装备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装甲野战炮兵(AFA)营。
1943年9月,美国在国内的师进行重组。轻型师取消了坦克和步兵的团级梯队,现在一般直辖包括坦克、装甲步兵和装甲野战炮兵在内的三个营。师现在有13个坦克连(9个中型,4个轻型)和9个装甲步兵连。从步兵和坦克的比例来说,地面部队仍显不够充足。
战场实践与教训
1943年初在北非的战斗暴露了美国军队在装甲教条、战术、组织和装备中的许多缺陷。尤其美国军队严重受到兵种本位主义的困扰,在初期,装甲和步兵之间的合作极为糟糕。
幸运的是,到1944年中期入侵欧洲大陆时,上述的许多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到需要增加坦克+步兵的训练和协调。
战斗指挥部(Combat Command)的创新
1944年,美军开始采用战斗指挥部(Combat Command)的概念,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任何数量和混合的坦克、装甲步兵、装甲炮兵、坦歼营都能被附加其中,此外还有侦察部队、工程连和其他必要的元素。
战斗指挥部A (CCA) 由一名准将指挥,而战斗指挥部B (CC B) 由一名上校指挥。这些大约是100人的机动指挥部,没有行政或后勤职责。新的预备指挥部(RC)则是一个最小的指挥部,控制着轮换到后方进行维护、补给和休息的单位。
作战单元的灵活配置
CC可以以三种方式组织其部队,但各师的做法不同,有些师几乎将在所有层级都进行配对。比如装甲步兵团和坦克营合并为一个单元、 一个步兵连和一个坦克连合并为一个单元、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一个班配属一辆坦克或坦克分队。
理论上,这是一种有效但也极其僵化的结构。一旦实施和练习一段时间后,重新分配将变得很困难。而更常见的情况是,装甲步兵团(AIB)和坦克营作为两个任务部队运作,连队则在它们之间进行交叉。
一个CC可能拥有一个装步营、坦克营、侦察部队、一个或两个自行火炮营、一组155毫米榴弹炮、防空炮连、坦克歼击连、工程连和勤务分队。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