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你如何修炼“浩然之气”
孟子教你如何修炼“浩然之气”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其中的“浩然气”源自《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令人感到无限快意的千里雄风。
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解释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意思是说,浩然之气是一种极其浩大、极其刚强的气,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否则,就会萎缩。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坚定的思想意志,但不要滥用意气情绪。孟子认为,“持其志,无暴其气”,一个人需要坚定自己的思想意志,但也不要滥用意气情绪。因为意气和志向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你的意气情绪钻到某件事情里面不能自拔,就像钻牛角尖一样,那么志向就可能会随之动摇甚至转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呢?孟子提出了“三不为”的原则:
不要掉入机会陷阱。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需要抓住,有些只会在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正如一个挖井人,如果总是换来换去,最终只能在周围挖出无数个坑,却无法得到一口真正的水井。
不要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不可为的事情坚决不为,否则很可能到头来一事无成。做生意时,真正能让客户满意的,绝不是给回扣,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不要做战略分散,要做战略集中。正如巴菲特的时间管理法则:专注20%的要事,坚决不做剩下80%的次要事。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目标上,才能在面对再强的敌人时也有战胜的机会。
培养浩然之气,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正如孟子所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说,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也就是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当今社会,培养浩然之气对于个人修养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浩然之气能帮助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当我们面对诱惑和陷阱时,浩然之气能帮助我们坚守原则和底线;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浩然之气能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
正如陈毅元帅在《赠同志》中所写:“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一个人有了浩然之气,就能挺起脊梁骨,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浩然之气,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原则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