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晚:眉山舞蹈团、普宁英歌队和武汉分会场背后的故事
揭秘春晚:眉山舞蹈团、普宁英歌队和武汉分会场背后的故事
2025年央视蛇年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盛会。在这场晚会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眉山舞蹈团、普宁英歌队和武汉分会场,探寻这些精彩演出背后的动人故事。
眉山舞蹈团:连续两年登上春晚的“新秀”
来自四川省眉山市歌舞剧院的45名舞蹈演员,作为春晚舞蹈班底团队亮相了蛇年春晚,带来开场表演《如意舞步》、歌曲《伟业》、歌曲《山鹰和兰花花》、歌曲《难忘今宵》等5个节目。
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2024年龙年春晚,他们首次亮相就成为春晚史上最年轻的参演院团。今年,他们再次受到邀请,从去年11月就开始在北京进行封闭式排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春晚舞台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对于那些或许只有1-2秒镜头,甚至可能完全没有露面的演员们而言,他们依然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每一个舞蹈动作、眼神交流以及面部表情都进行了无数次的琢磨与打磨。
舞蹈队队长梁龙感慨道:“春晚节目要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每个节目都必须注重细节。从动作的整齐,到表演的统一,再到呼吸的一致性,每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都会被放大了反复查找问题,再不断排练。长时间的封闭式排练,演员们的体能与意志都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有时一天的排练时间甚至长达12小时。”
是什么让这个成立仅4年多的院团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舞台?答案就在他们的艺术追求和文化传承中。眉山市歌舞剧院致力于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推动眉山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他们不仅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还带着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登上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和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在美国的8场演出共吸引超15000名当地观众观看,反响热烈。
普宁英歌队:岭南文化的“最强过年气氛组”
在春晚的舞台上,来自广东揭阳普宁的英歌队带来了震撼人心的《潮起舞英歌》。伴随着“满眼东方潮,盛世舞英歌”的歌声,舞蹈演员们跳起了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
英歌舞是广东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展现了岭南儿女的蓬勃生命力。男子英歌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故事,动作威猛阳刚;女子英歌则多描绘花木兰从军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陈来发说:“我们带着这个特色节目来春晚,展现给全国人民和全球华人。英歌,刻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队员李炽壮则表示:“希望大家看到这个舞蹈能获得阳刚之气,还有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气神。”
武汉分会场: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2025年春晚首次在湖北武汉设立分会场,选址在黄鹤楼、光谷广场等地标性建筑。整个演出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运用了XR+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打造出一场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
武汉分会场的亮点之一是首次推出的无障碍转播。通过AR虚拟技术和AI语音技术,让视障和听障人士也能感受到春晚的魅力。同时,分会场还采用了8K超高清制作模式,通过“双千兆”网络直达用户手机和电视机,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清的春晚节目。
武汉分会场的设置,不仅展现了武汉作为中部崛起重要城市的魅力,更体现了春晚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从黄鹤楼的千年神韵到光谷广场的现代气息,武汉分会场完美诠释了“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
2025年春晚,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盛会。眉山舞蹈团、普宁英歌队和武汉分会场,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这场晚会增添了无限光彩。它们背后的故事,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的生动写照。